[1]刘占兰主编:《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3]王振宇主编:《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郑艺主编:《运动、快乐、健康——幼儿快乐运动教学探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庞建萍,柳倩主编:《学前幼儿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夏力主编:《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7]麦少美,孙树珍主编:《学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0][美]伯格:《人格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1]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2][美]查特尼克:《儿童心理治疗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3][美]萨特勒:《儿童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陈会昌主编:《儿童社会性》,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部资料),2002-2006。

[16]胡中天主编:《儿童社会化主题课程优秀活动方案》,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17][美]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西尔斯育儿经》,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18]张宏:《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及性别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19]王文婧:《幼儿问题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0]张颖博:《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干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1]李忠忱主编:《幼儿园学具教学法应用设计》,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2]《小小孩动画故事馆》编委会编著:《小马过河》,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

[23]陈少华:《情绪心理学》,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加]丹尼尔·沙博,米歇尔·沙博:《情绪教育法——将情商应用于学习》,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6]李燕:《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与培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7]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8][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9][日]荘厳舜哉:《社会生态学视野解析学前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选自朱家雄主编:《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0]许政援,吴念阳,阂瑞芳:《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心理学报》,1987年第1期。

[31]肖晓滢:《儿童自我发展研究述评》,《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第2期。

[32]徐璇:《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33]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34]刘闯:《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5]林倩:《幼儿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初探》,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36]叶小红:《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37]王元:《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38][美]库恩:《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9]安康家园网:http://www.ankang06.org.

[40]“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远程跟进培训网:http://hebeiyouer.gp2011.teacher.com.cn/IndexPage/Index.aspx.

[41]David R.Shaffer,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University of Georgia,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