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安全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一)安全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
有研究表明,幼儿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另外就是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教育者加强对幼儿的保护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制订安全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安全行为规范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及不安全行为的严重后果。让幼儿能够应对环境,学会基本的安全自护知识。
(二)安全教育活动的准备
安全教育活动的准备需要两个方面,一是幼儿的心理准备。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为幼儿选择的安全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二是材料准备。无论是对幼儿准备的安全教育故事,还是实际操练用具,都要安全、符合幼儿需要。
(三)安全教育活动的实施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进行安全教育活动设计的时候应当将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形式之中,以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对照比较法,对一些危险性不大的活动,可鼓励幼儿大胆体验,逐步找出最佳的保护法。比如,玩皮球时,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不提任何要求让幼儿自己玩,另一组则按老师提出的要求玩。幼儿通过两种玩皮球的行为的比较,会逐渐懂得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玩得好,玩得有趣,不会撞倒碰伤,不会出安全事故。还可采用实例分析法,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经常发生的一些事件,对幼儿进行实例分析,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动作)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动作)是不可以做的,让他们知道一些引起危害的原因,也可通过实际操练让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自救动作和方法,或通过游戏模拟法来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模拟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场景,让幼儿学会在特定情况下的操作动作,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通过角色游戏,模拟发生火灾的情景,让幼儿掌握自救的动作、方法和技能。
(四)安全教育活动的分析
通过对活动过程的回顾,分析其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后活动设计中得到改善。当然,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还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去检验。
二、幼儿安全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安全教育活动设计要具有情境性
幼儿安全教育应以预防各种伤害为主,预防伤害是一项社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应由全社会全方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活动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教育的内容让社会活动家、教师、家长、医生甚至警察等共同参与进来,提高幼儿对不安全事件的认识能力及正确反应的能力,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安全教育活动的场所不必局限在幼儿园,可以是体育场、去幼儿园途中、游乐场等其他场所,可利用不同的场所所提供的资源更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生动、具体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教育活动设计要有时代性
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使教育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例如,随着私家车的兴起,应注意教育幼儿系好安全带;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应教育幼儿如何防止触电等。
(三)安全教育活动设计要有渗透性
安全教育应渗透到各领域中,如语言方面,通过看图说话、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来进行安全教育;常识方面,学习认识与交通有关的各种标志等;用音乐的方式来渗透安全理念,如学唱《我在马路边》等歌曲;在科学方面,认识交通工具的作用及危险性等;在美术方面,通过画小朋友过马路、画红绿灯等教育幼儿遵守交通法则;在体育游戏中,注重培养幼儿在危险到来时不慌张、不害怕,有安全感等。
(四)注重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创设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加深体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例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设置岗亭、红绿灯、人行道等安全标志,让幼儿分别扮演交警及路人,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安全生活常识,养成遵守安全规则的习惯,同时因为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极高,极易掌握相关的自护、自救的方法。
三、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示例
(一)活动名称:安全小卫士(大班)
1.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记录、讨论中,体验我们生活的小区周边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并学着设计安全小标志。
(2)促使幼儿乐于探索和表达,培养其安全意识。
2.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记录表和所在小区地图,汇总表一张,各色纸和笔若干。
3.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所在小区。
边参观边引导幼儿观察小区周边的环境,如道路、车辆、安全通道、隔离栏杆、变电站等公共设施,找一找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
让幼儿把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在调查表上。
(2)汇总讨论。
你们发现小区周围有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为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根据幼儿的记录,汇总小区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3)设计安全小标志。
我们来做安全小卫士,在不安全的地方设置一个安全小标志,这样就可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幼儿设计安全小标志,教师适时引导。
把设计好的安全小标志贴在自制的小区地图上。
(4)分享交流。
让幼儿介绍自己设计了哪些安全小标志,要告诉大家注意什么呢?
请大家猜猜××设计的是什么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
4.活动分析
(1)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外出内容较多,安全是重中之重。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安全知识,学习自我保护的技能,能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2)本活动把生活小区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让孩子在观察、寻找、体验中知道安全是怎么回事,如何注意安全等。以后孩子无论是幼儿园的集体外出,还是与家长外出,或是独自在一定范围内活动,都会遵守社会规则,防范安全隐患。
(本活动设计来源于上海西凌一幼 叶莲芬)
(二)活动名称:小树叶(中班)
1.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聆听歌曲,能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做到能和着音乐演唱。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
2.活动准备
多媒体、音乐磁带。
3.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欣赏配乐童话故事“树妈妈和树叶娃娃”,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
教师根据故事提问:“树叶娃娃是怎样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的?”
“树妈妈看见娃娃们飘走了,心情是怎样的?它会说什么呢?”
“假如你和大人逛街时不见了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呢?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走散后,你有什么办法找到爸爸妈妈呢?”
“在和爸爸妈妈逛街游玩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
(3)游戏:“小树叶”。
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树妈妈和树叶娃娃,随着音乐跳舞,然后练习对唱,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的伤心。树叶娃娃听到了树妈妈的歌,去安慰妈妈。
请部分幼儿扮演树妈妈,部分幼儿扮演树叶娃娃,边唱边表演。
4.活动分析
(1)活动中教师可运用Flash动画,帮助幼儿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来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树妈妈的表情变化,感受树叶娃娃离开妈妈后妈妈的伤心。教师让幼儿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娃娃之间的情感时,联系幼儿的生活来讲述同爸爸妈妈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
(2)此活动把音乐游戏与安全教育融合在一起,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妈妈与孩子在特定情景中的感受,从而增强幼儿在外出游玩时不能随意离开爸爸妈妈的意识。这样的活动既便于幼儿理解,又易于幼儿接受。
(本活动设计来源于上海西凌一幼 蔡建蕾)
(三)活动名称:乘车安全(大班)
1.活动目标
如何识别校车;让孩子们了解乘车规则。
2.活动准备
椅子若干及卡通校车。
3.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提问校车是什么。
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对于校车的了解。他们可能会说校车是黄的,它们很长,孩子们乘着去学校和回家等。如果有必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出答案,比如:
①谁乘坐校车?
②为什么我们需要校车?
③你们的爸爸妈妈乘坐校车吗?
④谁开校车?
⑤校车去哪儿啊?
让乘坐过校车的孩子们举手回答,分享在哪里和为什么乘坐校车。
(2)讨论乘坐校车的规则。
①汽车行驶过程中一直坐着;
②面向前方,不要回头向后或者跪在座椅上;
③不要踢你前面的座位;
④把背包放在腿上,或者把它放在脚边;
⑤不要叫喊;
⑥不要扔东西;
⑦不要让司机分心;
⑧不要离开你的座位;
⑨不要从窗户向外丢任何东西。
(3)教师拿出各种类型汽车的图片,张贴在聪明板上进行展示。让每一个人识别这些汽车中哪一个是校车。
(4)在教室里建造一个校车。把椅子排成两列,每列一到两把椅子,在其间留一个通道。问下孩子们少些什么,让他们试着指出校车也需要驾驶座。
①练习排队进入校车,走进通道,各自找到座位。
注意这是乘坐校车的第一个规则,每个人排着队依次上去,不要推挤或者碰撞。一个老师扮演司机,在他们上来的时候向每个孩子打招呼。
②所有的孩子都上了校车,让他们每一个人依次坐好。
③唱《校车之歌》,然后所有人排队下车。
④教师扮演校车司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所有乘客都下车。
⑤最后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安全乘车的注意事项,活动结束。
4.活动分析
(1)本活动通过让孩子们体验乘车的情景,使孩子们掌握乘车的安全知识,而且懂得了其中的安全措施,体验式安全教育的形式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2)活动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自主探索意识,对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