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
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凡是幼儿所及之处皆有安全与否的问题,也就都有指向明确的内容要求。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帮助他们建立起安全的意识;其次,引导幼儿了解有关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最后,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幼儿期的神经细胞反应时间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即容易养成习惯。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强化练习,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幼儿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的认识。由于幼儿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幼儿对危险情境以及事故因果的认识明显有别于成人,如幼儿认为明显凸起且尖利的物体远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或东奔西跑的伙伴来得危险,因为前者是“不动”的,而后者动个不停;又如,幼儿认为接近小动物是有危险的,因为它们会咬自己,而一把裂口的长柄玩具枪却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它是“假”的;再如,幼儿不认为之前刚刚使用过的、眼前不再出水也不冒热气的发热龙头是导致自己烫伤的根本原因,却坚决认为要给自己洗头的爸爸才是“罪魁祸首”。正因为幼儿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缩小了生活中危险事实的范畴,所以提高幼儿的危机感,引导他们正确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安全
认识交通标记,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线,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行,不在马路上踢球、玩轮滑、奔跑、做游戏,不横穿马路等。
教育幼儿从小要有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消防安全
要让幼儿懂得玩火的危险。
要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如一旦发生火灾必须马上逃离火灾现场,并及时告诉附近的成人。当发生火灾,自己被烟雾包围时,要用防烟口罩或干、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趴在地上,在烟雾下面匍匐前行。
可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看消防队员的演习,介绍消防车的作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可组织幼儿进行火灾疏散演习,事先确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线,以便幼儿在火灾发生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安全疏散,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三、饮食卫生安全
教育幼儿不随便捡食和饮用来路不明的东西。
教育幼儿不吃腐烂的、有异味的食物。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时,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和排骨时,要把鱼刺和骨刺挑干净,以免鱼刺或骨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不嬉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
教育幼儿不随便吃药,尤其有些药物外形类似糖豆,幼儿易误当作糖豆来吃。一旦要服药,一定要按医生的吩咐、在成人的看管下服用。
四、防溺水、防触电
告诉幼儿不玩电器,不用手触摸电源开关,不拉电线,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画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
告诉幼儿,一旦发生触电事故,不能去拉触电的人,而应及时找成人求助。
告诉幼儿不能私自到河边玩耍,不能私自到河里游泳。当同伴失足落水时,要及时就近叫成人来抢救。
五、幼儿园玩具安全
教育幼儿玩大型玩具如滑梯时不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有滑到底或者尚未从底部离开时,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秋千时,要注意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要双手抓紧扶手。
教育幼儿玩中型玩具,如积木、游戏棒时,不得用手中的玩具去打其他幼儿的身体,特别是头部。
教育幼儿玩小型玩具,如玻璃球、木珠子时,不能将它放入口、鼻、耳中,以免造成伤害等。
六、幼儿生活安全
教育幼儿在运动和游戏时要有秩序,不拥挤推撞;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能从高处往下跳。
教育幼儿不擅自爬树、爬墙、爬窗台;不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推门时要推门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门缝里。
教育幼儿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
教育幼儿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不推挤。
教育幼儿不轻信陌生人的话,未经大人允许不跟陌生人走;当独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不随便开门。
教育幼儿不随便开启家用电器,特别是电熨斗、电取暖器等;不玩弄电线与插座。
教育幼儿不独自玩弄烟花爆竹;打雷闪电时不站在大树底下。
教育幼儿不逗弄蛇、蜈蚣、蝎子、黄蜂、毛毛虫、狗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