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书法艺术基础(1 / 1)

艺术欣赏 时芹 298 字 7天前

一、书法概述

书法是随着文字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追溯起来可至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西安半坡(见图6-1-1)、山东大汶口(见图6-1-2)等地出土的陶器上,我们可看出当时的刻线文字。这些符号笔画较简单,形状规则,据统计,共有20多种。郭沫若认为这些刻划符号“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这些画划符号都有一定的含义。有人认为这些刻划符号是当时的象形文字,与其后的甲骨文、金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图6-1-1 半坡刻化符号

图6-1-2 大汶口陶尊符号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期各种风格的文字最终被小篆取代。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繁杂,小篆也渐渐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于是在汉字的书写上便产生了“便捷”的需要,隶书随之而生。“隶为篆之捷”,即是说隶书写起来比篆书省便和快捷。再往后,草楷行,更是一个比一个写起来方便。这就说明文字的发展及体势的演化,一是依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二是字体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而出现的。文字首先是作为纪录语言、交流思想的信息传播工具而存在的,但由于中国文字的象形性及方形构造,使得汉字在使用的过程中,汉字的艺术性也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研究结构、用笔和章法的美观,从而使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独立于世界之林的艺术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