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前儿童疾病的主要症状(1 / 1)

学前卫生学 李静 760 字 7天前

疾病,相对于健康而言,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我调节紊乱而导致身体与外界环境失衡,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发生偏离的异常生命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疾病的种类很多,按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颁布的《疾病分类与手术名称》第九版(ICD—9)记载的疾病名称就有上万个,新的疾病还在发现中。总体而言,人类的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无论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儿童患病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状态,包括患儿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和医者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各种异常表现。了解学前儿童患病后的常见症状对及早发现疾病、控制疾病,促进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热

发热(fever)是指机体体温高于正常值的现象。以腋下测温为准,正常人体体温一般在36.5℃~37℃。如果超过37.5℃可视为发热。体温如果在37.5℃~38℃为低热,在38℃~39℃为中热,在39℃~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时,儿童会表现出呼吸和脉搏增加、水分损失、口干、烦躁不安、睡眠和食欲不佳的症状。高热时,面部红润、舌苔黄厚,甚至神志不清,或惊厥,可在面部、胸背部发现细小红点(流行性感冒常见)。

(一)发热的病理

发热是生病最普遍的症状之一。它是身体与病菌作战,保护自身的一种方式。多数病菌生存的适宜温度为37℃左右,身体温度的升高可限制病菌的发展。所以,发热并非坏事。反而,如果已感染疾病,但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则说明身体防御功能不强。学前儿童一般身体防御功能较强,一般呈现出病轻热高的现象。当然,如果热度太高、发热时间持续太长,对身体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注意对学前儿童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学前儿童常见的现象。引起儿童发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外界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喝水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等。

第二,感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败血症等。

第三,预防接种。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疫苗接种后可引起发热。

(二)发热的护理

1.低、中热的护理

低、中热不必特殊处理。可多饮水(白开水),注意口腔清洁,吃过东西后漱口,以防食物腐败发酵,损坏牙齿和口腔黏膜。

2.高热、超高热的护理

(1)高热病儿应卧床休息。

(2)室内应安静、舒适、通风。有条件者,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6℃~18℃,相对湿度达到50%~60%。

(3)多喝水,宜食用高蛋白、高热能、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4)衣服、被褥不能太厚。当患儿大量出汗时,应及时更换内衣及**用物;可在皮肤与内衣之间放入干燥毛巾。体温骤退时,应给予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寒。

(5)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酒精擦浴: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或白酒)加一倍温水(水温为32℃~36℃),将毛巾浸泡在里面,拧成半干,对身体的颈部两侧、腋窝、胳膊等部位进行10分钟左右的擦浴。

②冷敷法:采用在额头、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置冰袋;或将毛巾用冷水完全浸润,拧干后敷于病儿额头、颈部两侧等大动脉通过的地方,每5~10分钟更换一次毛巾等冷敷方式。

(6)若物理降温无效,可考虑药物降温或及时就医。

二、咳嗽

咳嗽(cough)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以将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有利于机体健康。但长期、频繁、剧烈的咳嗽将给学前儿童身体带来危害,应对咳嗽病儿进行适当护理。

(一)咳嗽的病理

咳嗽是因延脑的咳嗽中枢受到呼吸道发炎、烟尘和异物等刺激时引起。通常根据咳嗽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