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主要内容
1.认识成果(教育思想)
认识成果是研究人员根据已有的教育理论(包括古今中外名人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和教育政策法规等),经过创造性的劳动,研究得出的新的思想、观点、理念、原则、原理、功能、特点、特征等。同时,科研成果中所蕴涵的科学思维方式也可启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新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实践成果(教育行为)
实践成果是研究人员根据有关教育理论,联系自己的认识成果,参照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途径、方法,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得出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创造性、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和较强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的相关要求、途径、方法和策略。
(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类型
1.基础型研究成果
基础型研究成果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成果形式一般为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和著作等。更多地体现认识功能,用于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例如,传播教育思想,只有当研究成果中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得到传播并被社会认可时,它才有推广应用的市场。为解决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学习、掌握和遵循学前教育研究成果所揭示和总结的科学规律和原则。同时,研究成果中所蕴涵的科学思维方式也可启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新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应用型研究成果
应用型研究成果是将已知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操作化和行为化,重在解决“怎么办”、“怎样做”的问题。成果表现形式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教材教具、教育教学模式、课件软件等,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主要表现为实践功能。例如,提供教育经验案例,建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科研成果中所包含的新颖而实用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和应用。为解决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开发型研究成果
开发型研究成果是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对教育应用成果进行技术加工改造和批量生产,扩大该成果的使用范围,以求得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成果形式有教科书、教学辅助材料、教育用具等,是重要的文化产业。
上述三类研究成果出自不同层次的教育研究,在功能定位、成果形式和成果转化方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基础型研究成果可为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而后两者可以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深化已有基础型研究成果;基础性研究既可以通过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为中介实现成果转化,也可以直接实现成果转化,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为领导所重视、为社会所认识、为群众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