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字资料的分析(1 / 1)

文字资料分析是指研究者在对所收集到的文字资料进行系统审查、归类、汇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的过程,目的是揭示事物的内在特征。

(一)文字资料分析的主要特点

文字资料属于描述性资料,一般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这种分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文字资料分析是一种运用思维方法进行的逻辑分析。研究者往往要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来分析文字资料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运用思维方法进行的逻辑分析,因此研究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学修养。

第二,文字资料分析是一种动态的整体性分析。研究者在分析文字资料时,既要分析问题存在的现状,也要分析问题产生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还要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这种动态的分析更有利于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使研究的结论更具有深度和丰富的内涵。

第三,文字资料分析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分析。学前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者要运用各学科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来分析资料,因此文字资料的分析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分析。

(二)文字资料分析的主要方法

文字资料的分析主要有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

1.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等种类。使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资料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比较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二是比较应有一定的标准。三是比较要求依据客观的事实或资料。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事物(或事物的属性)按特定的关系进行区分的思维方法。分类大致有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两种。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必须注意:一是分类必须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进行,并有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二是每次分类必须在同一维度上进行。三是分出的类型应穷尽分类总体且类别之间相互排斥。四是各类型之间应有显著明确的差异。

2.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法大致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等不同方式。运用分析法时应做到:①分析必须有总体目标和整体观念,不能把事物分解得支离破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事物的整体属性。②分析必须按有助于认识事物的内在特点或本质属性的标准和规则来进行。③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综合是将有关事物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力求从对整体的认识上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一般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思维的过程中表现为与分析相反的方向。使用综合法时,必须与分析相结合,必须创造性地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3.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从已有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的结论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从个别推论出一般。归纳法可分为两种: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可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又称因果联系归纳法,是根据事物的因果联系,通过考察分析出某研究对象部分事实或要素的特征,再推出该研究对象所有的事实或要素都具有某种特性的推理方法。这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归纳方法,比较可靠,又便于使用,所以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使用。

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方法。它一般分为公理演绎法和假设演绎法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