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是一种研究**谈,即通过“寻访”研究对象并且对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研究活动,收集并形成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方法。访谈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它通过语言交流,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6]在质的研究中,访谈的起点是确定访谈对象和访谈提纲。访谈对象的确定要遵照前面所讲的抽样方法进行,而访谈提纲的设计要依赖于质的研究访谈的特点。
第一,了解访谈者的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
第二,了解受访者的生活经历和他们耳闻目睹的事件,特别是事件发生的过程。
第三,从受访者的角度对研究现象获得多种描述和解释。
第四,事先了解受访者的文化规范,如哪些问题是其敏感性问题,研究时要特别小心。
第五,帮助访谈者和受访者建立关系,使双方由感觉陌生到彼此熟悉。
第六,使受访者感到更加有力,因为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了,自己的故事被公开了,因而影响到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解释和构建。
访谈是有计划的,可以事先设计一份比较粗略而灵活的访谈提纲。访谈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尊重受访者,以及访谈者态度是否真诚——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可能进入受访者的心灵深处。质的研究中的访谈往往是无结构性的访谈,也就是一般不使用访谈表格和规定好的访谈程序,对受访者的反应不作限定。访谈虽然是按一定目的进行,但访谈的内容、顺序等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访谈前要了解当事人的个性特点,加强了解和沟通,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访谈者要熟悉访谈内容,抓住要旨,灵活呈现问题。要善于“旁敲侧击”,引申谈话。
访谈中的提问应当开放、具体和清晰。访谈者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以及问题的内容范围都要适合受访者的身心发展程度、知识水平和谈话习惯,使受访者一听就明白问题的实质。为了使访谈顺利进行,访谈者应随机应变,尽可能自然地结合对话情境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要以多种方式积极回应受访者,如表示认可、重复或重组对方的谈话内容,还可以适当的方式暴露自己,表明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或经验,拉近与受访者的心理距离,语气和态度不要咄咄逼人。切忌居高临下地教训对方,或对对方的谈话内容恣意评论。访谈的一项关键性技巧是注意倾听,听是访谈的灵魂,它决定着“问”的方向和内容,学会倾听的两条重要原则: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和容忍沉默。
访谈的记录应及时、全面、具体,不仅要记录言语行为,还应重视受访者外貌、衣着、打扮、动作、面部表情和眼神、语气和无意识的动作等非语言行为,因为这些信息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受访者的内心世界。不能改写或删减受访者的回答,务必保持对话的原貌。对于遗忘的内容,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期望或模糊的印象来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