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阶段
第一,在着手创建之前,教师必须有一个成熟的计划,内容包括:①确定哪些可以作为档案保存,哪些不必放入,明确筛选标准。②结合幼儿工作计划,预先确定一个收集作品的大致时间和次数。③首先考虑好在制作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帮助,在哪里可以获得帮助。
第二,让幼儿和家长了解成长档案,包括用途、意义、使用规则等。
第三,邀请家长参与,向他们解释成长档案的作用,告诉需要家长协助的工作,请家长配合在家里收集有关资料,以丰富档案袋的内容。
(二)创建阶段
1.收集幼儿的作品
(1)应注重幼儿的参与,可让幼儿自己选择放进档案袋的作品,并将收集重点放在幼儿自愿制作的作品上,保证为每个幼儿收集一定量的作品。
(2)每一份作品最好都配上教师的说明和评语,包括记录作品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教师对该作品的意见和幼儿自己对该作品的意见。
2.拍摄照片或录像
照片里要有幼儿的脸并带进一些背景,以便日后可以辨别事件发生的地点。并且要注意为所拍摄的内容或物品作简短的记录,包括记录拍摄日期、场所、幼儿的姓名、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等,附在洗好的照片旁。
3.为幼儿作记录
可以是与幼儿的交谈记录(书面或录音形式),也可以是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可以当场记,也可以事后补记,要注意保证记录的清晰与完整。
(三)分享阶段
鼓励幼儿经常回顾和检视自己的作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过程,提升孩子的自我反省和评价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定期与家长分享孩子在园资料,向家长汇报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