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调查一般包括访谈题目的确立、访谈对象的选择、访谈的准备、进行和对访谈资料的整理等几个基本环节。
(一)访谈对象的确定
在教育研究中运用访谈法时,首先要明确所要研究的对象。在具体的访谈中,幼儿园园长、其他教师、学前儿童家长、社会上的一些专家学者等都可以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调查一些比较深层次、具体的情况时,也比较适合用访谈法。
(二)访谈的准备阶段
进行正式访谈前,需要先制订出访谈计划、访谈的主要内容、设计好访谈提纲、选择适当的访谈方式、选择被访者、了解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安排好访谈时间和地点等前期工作。
1.设计出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者需要事前设计好一个访谈提纲。当然,根据不同类型的访谈,提纲的设计也不尽相同。结构式访谈原则上应该设计出访谈问卷,而无结构式访谈一般只需列出问题。在结构式访谈中,需要编制一份访谈问卷。问卷的形式与前章问卷法中的问卷相似,结构式问题和无结构式问题都可以有。这份问卷不需要被访者填写,而是由研究者以口头形式进行提问,所以问题的设计要尽量注重口语化。
2.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正式访谈前,研究者需要确定好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在对幼儿进行访谈时,由于教师处在教育者的位置,时间和地点一般由教师确定。如果被访者为其他教师或者社会人士等,访谈时间和地点最好由被访者确定,这样比较有利于访谈的进行。如果是集体访谈,可以由研究者和被访者共同确定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也与要访谈的内容有关,关于个人或家庭情况的访谈,一般在家里进行;关于工作情况的访谈,一般在工作单位进行。
(三)访谈阶段
1.与被访者尽快熟悉
访谈开始,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与被访者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访谈的目的和内容;安排好辅助设施(录音、摄像等设备)。做好上述内容的工作一是为了明确访谈的目的,让双方进一步明确“谈话是为了什么?”二是为了创造顺利进行访谈的条件(包括设备上和访谈双方心理上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对被访者称呼要恰当,自然亲切,既不可对人不恭,也不要过于奉承,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建立宽松、融洽的访谈气氛
建立良好的气氛是保证访谈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双方有了初步接触后,研究者可以从被访者手头的工作、熟悉的事情、关心的问题、当前热点新闻等谈起,使双方有一种接近感,不至于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显得过于唐突。
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要尽量保持亲切、平和的态度,使被访者消除紧张心理。研究者不能受被访者情绪的影响,不管被访者表现如何都不能表示不满,更不能批评和指责被访者。
此外,双方座位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是在被访者的家里或者工作地点进行访谈,则由被访者来安排,如果距离不太合适,研究者可以适当调整座位的位置。如果和被访者比较熟悉,距离可以拉近一些;如果和被访者比较陌生,则应该稍远一点。不论距离远近,谈话双方最好面对面坐着,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3.按照计划进行访谈
在谈话双方已经建立起较为融洽的气氛后,研究者就可以按照事前设计好的提纲进行正式的访谈。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要尽可能将提纲上的问题都问及,以保证访谈的实效性。
4.认真作好访谈记录
研究者记录的访谈内容,要尽量客观、完整、全面,记录中不能加入研究者的主观意见。记录时,可在一些不清楚的回答处作出标记,以便接下来追加提问。如果当时无法标记,访谈结束后一定要追记并及时整理、分析访谈记录。
5.访谈阶段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访谈过程中,研究者是主动者,访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的谈话技巧。交谈要自然、亲切、诚恳有礼,以取得被访者的好感和合作。
(2)一定要让被访者了解本次访谈的目的,被访者越是了解访谈的内容和价值,越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如果访谈的内容是被访者熟悉和感兴趣的,往往会使访谈收到很好的效果。
(3)要严守保密原则,被访者的诸多顾虑,往往可以通过研究者对谈话内容的保密承诺来消除掉。
(四)结束阶段
1.把握好访谈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被访者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为:电话访谈为20分钟左右;结构式访谈为45分钟左右;集体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不要超过2小时。[2]至于究竟一次访谈应该用多少时间,应以不妨碍被访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为前提,根据访谈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2.注意观察细节
研究者在谈话接近尾声的时候,除了要认真记录被访者的回答,还要注意观察被访者的情绪表现。如果访谈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被访者所说的内容已经与研究关系不大,研究者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暗示被访者结束谈话。例如,“我想了解的就是您之前说的那些内容”,或者不用语言暗示,只做出访谈结束的姿态(合上记录本,整理访谈设备);如果此时被访者仍就某个问题兴致很高地发表意见,即使内容已无关紧要,研究者也应该耐心听完,这是对被访者的尊重;如果被访者在结束阶段表现出疲劳、厌烦(说话变迟缓、语调降低、频繁看时间等),研究者也应该适时结束谈话。
3.结束语
访谈结束后,研究者要向被访者的合作表示感谢。如果因时间关系或其他因素导致访谈没有完成任务,仍需调查,就应该与被访者约定下次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告知被访者下次访谈的大概内容,让被访者做到心中有数。
(五)访谈所获资料的整理
在访谈结束后,需要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如果时间距访谈时过长,可能会使研究者逐渐淡忘访谈时获得的感受,因此整理和分析访谈资料应该越早越好。
在对资料进行整理时,要注意资料是否按照原定提纲进行收集?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效,是否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提纲中的某些问题是否有遗漏?如果出现偏差,研究者不能只凭借自己的主观认识来作出判断。对于那些重要的问题,应尽可能重新访问;如果无法补救,就要把这个问题从资料中剔除出去。
对于采用结构式访谈获取的资料,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可以将回答制作成表格形式进行比较。对于采用无结构式访谈获取的资料,由于这类资料多为描述性、不便于进行量化处理,分析要尽量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最后,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整理分析后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证后,得出研究结论,撰写出访谈报告(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