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记描述法的含义
日记描述法是一种非正式的观察方法,它是研究儿童发展问题的最古老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婴儿传记法”,即研究者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
根据日记记录取向的不同,可以将日记描述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婴幼儿的成长顺序记录观察对象,注重记录当中新的行为事件。如着重记录和描述第一次坐、第一次站、第一次走、第一次说话等新生行为事件。另一类就是专题式日记,主要跟踪记录儿童某一方面的新进展,如以认知、情绪、身体机能、语言等这样的专题为标准,对儿童发展进行详细记录。
(二)日记描述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日记描述法的优点显而易见:第一,由于是在日常生活中边观察边记录,所以能够系统地获取儿童身心发展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很容易发现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变化。第二,通过日记描述法收集到的资料不仅翔实和丰富,而且由于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所以资料相对更真实,也更可靠。第三,书面记录可以永久保留,且调用也相对简单。
日记描述法的局限性是,首先,大多数观察者无法运用这种方法。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想用日记描述法作一个研究,这就很难了。除非他(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者他人对他(她)有足够的信任以至于能把自己的孩子交与其观察。其次,由于是单个样本的研究,对于一些结论的推广,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里会涉及样本代表性的问题。最后,采用日记描述法进行研究需要的是持续性的观察和记录,所以这就要花去观察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日记描述法的运用实例
以下是一个研究者采用日记描述法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的片段[12]:
2004年12月6日,英布兰,男,3岁4个月
观察领域:社会性发展
今天,在大积木区,英布兰发起了一个游戏活动,并与艾斯拉(一个3岁的小女孩)一起玩。这对英布兰来说很不平常。入幼儿园3个月来,他都是那样害羞,宁愿躲在一边。他比班里其他男孩看起来小多了,而他的同伴也总怀疑自己高大的身材吓着了他。但我们从未见到过其他男孩欺负他的现象。
英布兰有一个比他高大的哥哥。也许哥哥在家曾经欺负过他,使他面对比较高大和强壮的孩子时感到害怕和害羞。我们可能需要在随后与家长会谈时核实这一点。
欧文斯夫人(教师)也目睹了英布兰与艾斯拉在一起游戏的行为。她指出他们在一起玩是非常好的事,她为英布兰的这一举动感到很高兴。英布兰对老师的反应作出了积极的反馈,他微笑着,似乎更加努力地增加了与艾斯拉的交往,一起摆弄积木。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了大约7分钟,这时阿德里安,班上一个长得比较高大的男孩走过来,想要与他们一起玩玩。英布兰就立刻离开积木区,坐在一张阅读桌旁边看书。在上午余下的时间里,英布兰都没有与其他任何儿童交往过。
12月13日
英布兰的社会性行为似乎有实质性的突破。自12月6日观察以来,教师和我都观察到,英布兰至少可以与一些儿童一起玩了,我们认为这隐约表明了英布兰的某种愿望。今天上午10点,英布兰“战战兢兢”地问迈克,一个比英布兰高不了多少的男孩,可不可以和他一起玩沙箱游戏。迈克同意了,两个男孩一起很友好地玩大卡车,并在他们用积木搭建的“公路”上行驶大卡车。他们一起玩了大约9分钟,到吃点心的时候才结束。
必须注意的是,英布兰在玩游戏时显得不够自信。大部分时间是迈克在发号施令或者指出发生了什么,如谁来“驾驶”大卡车,“公路”要伸向沙箱的什么位置等。而且,英布兰对迈克的领导角色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焦虑和恐惧。我们对英布兰的行为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观察,以明确他是否会尝试更加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