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课题论证(1 / 1)

(一)课题论证的含义与意义

研究课题论证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的条件、完善研究的方案的评价活动。课题论证通过对课题研究方案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分析研究内容、思路、步骤、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研究者开展研究的可行性,找出方案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因而对保证教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题论证既是研究者申报教育科研项目和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研究者自主开展教育研究必须进行的工作。

(二)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课题论证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一是看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即课题的应用价值如何;二是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教育科学发展需要,能否验证、发展、创新教育理论,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如何。教育研究课题有的侧重应用价值,有的强调理论价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哪种,都应是有价值的问题。

2.相关文献综述

即分析前人或他人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已有成果等,明确目前研究的不足或发展方向,全面准确把握研究现状与趋势,从而保证研究的价值性、创新性。

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论证

即分析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内容设计应符合内在逻辑和认识论的要求。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研究实施的质量,进而影响研究的可靠性与可推广性。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即考察研究步骤是否符合研究的基本要求,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实现研究目标;选择的研究方法是否符合研究目的与课题的性质;研究手段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准则,会否给被试带来伤害,等等。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一是看客观条件,如研究的资源、设备、时间、经费、技术、理论基础等,是否能为研究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看主观条件,如研究者本人的专业、知识、能力、态度及对课题材料的掌握程度等;三是看时机是否成熟,如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及研究该课题的社会实际需求程度等。

因此,课题论证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目的。即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通过本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

(2)课题价值。即所选课题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促进教育改革或发展教育理论有什么意义,选择这一课题的依据是什么,国内外在这一研究中已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争论等。

(3)研究方案。即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方案中各部分的联系如何,方案是否完备。

(4)过程分析与结果预测。即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对此有哪些对策;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哪些情况,是否会带来不良后果。

(5)课题研究的条件。即研究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否满足研究要求,研究时机是否成熟等。

(三)课题论证的基本形式

课题论证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题论证会

课题论证会又称开题报告会,通常由科研主管部门或由课题负责人邀请专家评委对课题的价值、创新、可行性等进行评议,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内容,解答专家评委的质疑,专家评委提出评价意见。

2.课题评审

课题评审指由科研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委对上报的科研项目申请逐一进行审核,评议申请课题的意义、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条件、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对能否立项进行表决。课题评审通过,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即成为正式立项项目。

3.自我论证

自我论证是完善课题的重要环节,是课题论证会和课题评审的基础。作为个人自定的、不纳入上级(学校、幼儿园)科研规划的教育研究课题,虽不需履行申报审批手续,但仍须进行自我论证,以保证研究的价值性、创新性与可行性。自我论证可请同事、同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针对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逐项自评。

总之,课题论证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对课题研究者和课题论证人都有严格的要求。课题研究者要认真准备论证材料,详细介绍课题情况,虚心听取论证意见和修改意见,并根据论证结论完善研究方案。课题论证人应提前对论证课题做好相关准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课题进行论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课题论证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本章小结

研究设计是教育研究的起始阶段,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研究的质量。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者如何开展教育研究设计,在理论阐述的同时,结合学前教育研究案例展开分析,着重指出:研究课题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好的课题应具有研究价值、科学性及可行性;研究假设要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经验基础之上,要揭示两个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确定研究对象要明确研究的总体与分析单位,要科学抽样;研究方案的制定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做到内容全面、格式规范;还要经过课题论证以完善研究设计与方案,提高教育研究的效度。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研究课题在教育研究中的意义?它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表述研究假设的规范性要求有哪些?

3.为选择适当的样本,抽样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4.制定教育研究方案有哪些基本要求?

5.收集学前教育研究案例,分析说明课题的类型与要求、假设的类型与表述要求、抽样的基本方法。

6.根据本章所学理论,评析“认知绘画课程促进3~6岁幼儿视觉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教育研究设计。

7.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10个以上的学前教育研究课题,最终确定一个课题,写出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阅读导航

1.刘良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专题一“怎样选题”、专题三“怎样写开题报告”,与本章内容联系密切,将案例与理论有机结合,贴近实际,条理清晰,视野开阔,观点深刻。

2.刘晶波:《“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分析与评价(1996—2006)”课题的设计与实施》,3~5页,14页,学前教育研究,2007(9)。

作者对我国近十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总结性的分析与评价,使人们对我国学前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能有一个清楚的整体认识。本文主要阐述了课题设计与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1] 史慧中:《20年幼儿教育规划研究缩影》,5~12页,学前教育研究,2005(4)。

[2]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关于发布本会“十一五”研究课题指南的说明》,47页,幼儿教育,2006(3)。

[3]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关于发布本会“十一五”研究课题指南的说明》,46~47页。

[4]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关于发布本会“十一五”研究课题指南的说明》,47页,幼儿教育,2006(3)。

[5] 徐国根等:《学龄前儿童全脑型体育教育的实验研究》,231~233页,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

[6] 史慧中:《20年幼儿教育规划研究缩影》,5~12页,学前教育研究,2005(4)。

[7] 史慧中:《20年幼儿教育规划研究缩影》,5~12页,学前教育研究,2005(4)。

[8] 陈向明:《王小明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

[9] 史慧中:《20年幼儿教育规划研究缩影》,5~12页,学前教育研究,2005(4)。

[10] 陈莉:《5~6岁幼儿韵律活动的教育实验研究》,21~22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