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样本则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分析单位(个人或组织、群体),也称为样组。如何抽样确定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中一项主要的内容。
(一)抽样的基本要求
样本是总体的缩影,是用以推论总体性质或特征的依据。因此,抽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备代表性,即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能够代表总体。为此,研究者在设计抽样时就必须做到:
1.明确研究的总体范围与特征
研究者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界定总体,准确确定总体的范围,全面分析总体的各项特征,并对取样误差(指样本的指标数值与总体的指标数值之间所存在的离差)进行正确估计,以便于设计抽样时能从不同层次选取样本,从而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可推广性。
2.尽量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研究者在考虑样本抽取的方法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个单位(个体或群体、组织)都具有均等的被抽取的机会,使被抽取的样本之间彼此独立、在选择上没有联系,从而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人为因素。
3.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是指所抽取的样本的具体数量。研究者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样本数量合理,从而能以较少的研究资源获得较大的研究效益。样本大小取决于研究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研究成本(包括时间、人力和物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定性研究抽取的样本较小,有时甚至仅仅是一个个体或一个案例;定量研究所需要的样本数量则较大——教育调查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100;相关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50;实验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30。
(二)抽样的基本方法
抽样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一般来说,在运用定量方法或大规模、正式开展的研究中较多使用概率抽样,在运用定性方法或小规模、非正式开展的研究中则往往运用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
这种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获得的样本近似于总体。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即在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择的机会是均等的,一般采用抽签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进行。它是概率抽样中最基本、运用最广泛、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
(2)系统随机抽样,又称为等据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按一定的间隔等距离地抽取样本。这种抽样较简单、随机抽样误差小,操作也同样简单,因而在教育研究中应用较广。
(3)分层随机抽样,又称为分类抽样或配额抽样,即首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类别,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样。这种抽样适宜于总体构成比较复杂、数量较大、各个层次特征明显的研究。
(4)整群随机抽样。即以群体(如学校或幼儿园、班级等)为单位,成群抽取样本的方式。它最大的特征在于不是以个体为样本单位进行抽样,而是以群体作为样本单位。
2.非概率抽样
这种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未知的。这种抽样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但样本的代表性难以保证,误差难以有效地控制和估计,所以使用范围有限。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随意抽样。又称偶然抽样或方便抽样,即只抽取对研究者来说最为简便的那一小部分为研究对象。
(2)目的抽样。即为实现研究目的,研究者根据对所要抽取的样本的了解和判断而进行的抽样。
(3)立意抽样。又称定标抽样,即研究者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选取样本。
(4)“滚雪球”抽样。即研究者首先通过某种方法找到一些研究样本,然后通过他(它)们寻找到更多的样本。除此之外,还有同质抽样、异质抽样、完全抽样等方法。
总之,教育研究对象的确定质量,直接影响教育研究的质量。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条件确定样本容量、选择抽样方法,并确保研究过程中严格按预定要求抽样,从而保证研究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提高研究的效率。
例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七五”课题“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调查研究”,样本包括在各类环境中生活的城市和农村幼儿,抽样时既要考虑地理、经济、文化等维度的代表性,又要考虑符合一定精度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研究时我国城市和农村户籍管理的不同特点。为使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者确定十个样本省(市、自治区),内容为对全部样本儿童的生活条件(包括家庭、教养处所、家庭所在地区)的调查、对全部儿童发展水平的测量、对生活条件与儿童发展水平相关因素的分析等。
为此,研究者设计了不同的抽样方法:城市地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农村地区则采用二阶整群抽样法——先按人口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乡和镇,再在被抽的乡镇中抽取等量的幼儿。原则上,每个省要先抽取68个乡和镇,再在68个乡、镇中,分别随机抽取13名4岁幼儿和13名6岁幼儿,每个被抽的乡则需抽出4个村。
研究的严谨保证了研究的质量,为全国幼教改革提供了依据。1999年,“关于‘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为申报其他研究课题奠定了扎实基础,“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研究”被批准为中华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会“八五”项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