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不同的标准,研究假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
按研究假设的形成逻辑,假设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
归纳假设是人们基于对一些教育的个别经验或事实材料的观察、调查、反思,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假设。
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的新结论,是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二)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按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对对象大致轮廓或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
解释性假设是试图解释事物内部联系,指出事物本质的特征,说明事物原因的假设,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
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在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作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这类假设研究成本高、难度大,主要适用于全国或地区范围内、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
(三)特定假设、一般假设和虚无假设
按研究假设的性质,假设可分为特定假设、一般假设和虚无假设。
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它指向个别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例。
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它指向普通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
虚无假设又称统计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它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在表述上大多采用某变量与某变量之间“无差异”、“不相关”、“没有影响”等形式来陈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关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一班幼儿比大二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在这个假设中,大一班幼儿和大二班幼儿是具体的、特指的,这个假设只能用于这两个班,不能推论到其他班级中去,这就是特定假设;“女生比男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这个假设中,男生和女生涉及一般种类,尽管这项研究可能只是在某个班级进行的,但这项研究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同类的男生和女生中去,这就是一般假设;“男生与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差异”——这便是虚无假设。
虚无假设一般不反映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待,它的本意是避免研究过程中主观偏向的先入为主,想通过事实的检验来否定某变量与某变量之间“无差异”、“不相关”、“没有影响”,从而显现出变量间的真实关系。现在许多研究者开始乐意采用虚无假设。
(四)其他分类
研究假设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分类,如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假设可分为条件式假设、差异式假设和函数式假设;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中所具有的倾向性,假设可分为定向假设和非定向假设;按研究假设的概括程度,假设还可以分为普遍性假设和存在性假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