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行小慧,难矣哉:独立的思想有多么宝贵(1 / 1)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感慨,有一些人生活闲散,终日聚在一起,谈论的内容令人不知所云。英文里有一个词形容得特别好,叫作no point(没有重点),听的人根本不明白他在表达什么。这样的人“好行小慧”,爱卖弄小聪明,也很难教导!

孔子说过一句类似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认为,一个人实在没事可干的时候,哪怕下下棋也可以,至少锻炼一下大脑,对身心有益处,何必整天聚在一起空谈消耗时间呢?

学会孤独,是很重要的能力。我们总会有一些闲暇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要能够自在而惬意地与自己相处。如果一个人无法忍受孤独,一闲下来就想呼朋引伴,反而会进入一种群体性的孤独——一群人凑在一起,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却是在荒废时日,根本没有收获和进步。

人到了晚年,用这种方法来解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孔子教育的对象是年轻人、青壮年,这些人正处于应该做事的年纪,如果一天到晚混在人群当中,说些不咸不淡的话,看起来似乎在认识人,其实是在进行无效社交。这种人想要出头很困难,你想教他也很困难。

有句话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但我们发现,“士”并不代表所有的人。有的人“别三日”,真的如脱胎换骨一般,令人惊叹;有的人“别三年”还是老样子,甚至毕业二十年了,见了面还是老话题,脑子里思考的永远是同样的东西。

如何让自己真的发生改变?核心在于善待自己的时间。

孤独是能教人成长的。孔子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独处的时间,能一个人去思考、去读书、去研究、去琢磨。有敢于孤独的勇气,才能够每天看到自己的进步。

通过学习和思考,有了真功夫,就不会“好行小慧”了。为什么有人“好行小慧”?因为他没有真正的才能,他做事的时候总想着如何钻营,想通过送点礼,说几句漂亮话,套近乎、拉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样做也许能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麻烦,却解决不了人生中的大问题。

举个跟“行小慧”相对的例子。曾国藩打仗,从不“行小慧”,他没有那么多机灵,他用的办法叫“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的部队不像部队,倒像个工程队,一群“民工”在干活。攻城攻不进去,就在外边安营扎寨。万一对方骑着马冲过来,伤亡很大怎么办?曾国藩的办法是,先挖条三丈宽、两丈深的大沟,把自己保护起来,令对方无法突袭,这叫“结硬寨”。

他围城的办法是挖一个更大的坑,把城墙围起来。围起来以后,城里面的人出不来,要么挨饿,要么投降。像这样打仗,就是下死功夫、硬功夫。

孔子不喜欢“好行小慧”的人。对于那些一天到晚靠着小聪明,靠旁门左道、油嘴滑舌来生活的人,孔子认为是很难教育、很难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