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不逆诈”:“逆”是预料,“诈”是欺诈。此句直译是,不要揣测别人是不是在骗你。
“不亿不信”:“亿”是臆测、猜测的意思,“不信”就是对方不讲信用。整句话直译是,你不用凭空臆想对方不讲诚信。
“抑亦先觉者”:就算你不做以上两件事,也就是不去臆测、不假定别人,但你依然能够先行察觉,洞察事情的真相。
“是贤乎”:这就是贤者。
整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是靠猜测对方是否使诈、是否诚信,却能识别对方的伎俩,免于受骗,这就称得上是贤人了。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们不应该靠提高警惕来保护自己吗?这种说法不全对,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不是靠提高警惕就能避免的,而是要靠你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比如,有的事情经过你的逻辑推理和严格计算,发现它是不合理的,根本无法实现,那就不用去猜测对方的初心,你已经通过理性去判断这件事本身是立不住的。
有的年轻人,受了很多教育,有很高的学历,却被人骗去做传销,是因为他在根本上缺乏判断力。他有自己的计算公式,测算到自己能赚到一笔巨款,但传销模式有一个巨大的bug(漏洞):以极少的投入,撬动极大的利益。比如传销组织承诺你交三千元就有可能赚三百万元,因为组织里所有人都是交三千元,赚到了三百万元……可是钱是从哪里来的?一个传销组织只是一个闭环系统,进来的钱就是每个“人头”所交的三千元,那么又怎么可能让大家都得到三百万元呢?这个计算公式明显是不成立的。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做到“不逆诈,不亿不信”,根本不需要猜测对方是不是骗子,是不是坏人。你只要根据常识进行判断,有一颗不容易被利益撼动的心,那么不论对方是什么人,说怎样具有**性的话,你都能够冷静地分析。有理智、有常识、能够控制欲望,这样的人才是明智的。
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具备这样的常识,能够控制欲望,冷静地分析,这个人就是贤者。
很多合作的不成功,往往不是合作方不讲信用,而是这个合作项目本身的逻辑有问题,交易结构、发展空间、运行逻辑都不合理。比如曾经有一种贷款项目在亲戚之间流行过,以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四十的**来引导大家投钱。面对这种项目,我们要判断的不是推荐者的人品——你的父母、姑姑、舅舅、兄弟姐妹会骗你吗?当然不会。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件事情本身的商业逻辑对不对。如果你放弃基本的常识,被高利率所吸引,把钱全部投进去,那不能说明你的亲人在骗你,而是你的判断力出了问题。
还有人在找工作的时候被骗,因为他只盯住对方许诺的高薪,却没有判断行业的前景,没有对照行业的整体标准来评估自己的薪资是否合理。当一件事情超出你的常识范围时,你就要去看到不合理的部分,做出理智的判断。
在这里,孔子提醒我们,如果判断一个合作事项,只能够靠“逆诈”或者“亿”来猜测对方的信用度如何,那这种思考模式就太肤浅了。我们需要守住常识,就不容易被利益所**,而这才是贤者所应该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