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粟九百:孔子的人文主义精神(1 / 1)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是孔子的学生,也叫原宪。《论语·宪问》开篇就是原宪在提问。

原宪给孔子当总管,孔子给他发工资是“粟九百”。孔子在鲁国时的年俸大概是六万斗,虽然九百后面没有量词,但我们可以推测是当时通用的计量单位“斗”。

一斗十二点五斤,而孔子给原宪开的年薪是九百斗,可以说待遇非常优厚了。

原宪拒绝了,说不要这么多。孔子说:如果你吃不完,可以分给你的邻居乡亲呀。

为什么孔子非要给原宪“粟九百”呢?因为原宪是个穷困潦倒的人。我们将这一章和上一章对比,可以看到孔子并不吝啬,他只是希望粮食能够给到有需要的人。子华很有钱,用不着接济;原宪贫穷困苦,所以孔子给他九百斗粮食。

孔子不是投机的投资者,而是人文主义者。对于穷人,他愿意尽自己所能去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