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是开车,我撞车

?

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八一一年)秋,长安城内,一队官家车马浩浩****驶过大街。

车里的官员,是新任尚书省兵部职方员外郎韩愈,刚刚从洛阳调回京城不久。

职方员外郎,不过是个六品官,在京城根本不算什么,按照有关规定,出行不封路,不实行交通管制。但是,该避让还是要避让的。

不料,车队行进到安化门,突然被人挡住去路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和尚,瘦骨嶙峋,骑着一头瘸腿小毛驴,直冲过来。

只见这位僧人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左手牵缰绳,右手比比画画,从掌法上一时无法判断是否出自少林派。和尚旁若无人,越过层层警卫,直奔韩大人的座驾而去。

旁边的护卫大喊一声:“有刺客!”说时迟那时快,一群人冲上去,七手八脚将和尚拉下毛驴,按倒在地。

一个不明身份的和尚,因何冲撞官员车队?

经审问,和尚法号无本,系长安青龙寺僧人,俗名贾岛,河北涿州人氏,冲撞车队并非有意,只是因为思考诗歌创作问题走神了。

事情是这样的:和尚昨天晚上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在长安郊外一个僻静的山谷里隐居,院子收拾得特别漂亮,曲径通幽,月光如洗,和尚看了,颇为羡慕,当即赋诗一首: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和尚骑着小毛驴返回长安,路上一直在琢磨这首诗:到底是“僧敲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推月下门”好?对“推”“敲”二字拿不定主意,一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无意间与韩大人的车队相撞,罪过罪过。

韩愈一听,原来是个诗歌爱好者,也算同道中人,当即走过去,拉着和尚的手,亲切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法师治学严谨,令人钦佩,我们做学问,就要有这种反复推敲的精神,让我来帮你想想,到底用哪个字好。”

无本和尚赶紧说:“对对对,请大人定夺。”

韩愈沉吟片刻,说道:“你看啊,虽然是好朋友,但推门就进,总归不太礼貌吧,我觉得还是应该敲一下门,而且,夜深人静,月朗星稀,山谷中传来敲门声,也显得特别有意境,对不对?”

和尚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人的智慧果然非同凡响。贫僧久仰韩大人的文才,今日能得到一代文宗的当面教导,实在是三生有幸。”

韩愈谦虚地摆摆手道:“哪里哪里,说得也不一定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就这样,韩愈不但帮和尚定了诗稿,还与和尚就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对他的文学才能和执着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勉励他坚持创作,努力为人民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

最后,韩愈语重心长地建议无本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大唐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年纪轻轻,当什么和尚嘛,仕途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我看好你!”

第二天,一篇题为“小和尚无意撞车队,韩大人妙语定推敲”的文章在网上被疯狂转发,撞车事件很快传遍了长安,无本和尚也成了网红,每天很多媒体记者来青龙寺采访他。

方丈忍无可忍,找无本谈话:“我们出家人,应该远离尘世,淡泊名利,你这样,还怎么修行啊?”

无本说:“我正想找您呢,我……我想还俗。”

无本和尚,也就是贾岛,系半路出家,当和尚,原本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大唐文坛群星闪耀,但凡有点名气的诗人,你随便查,要么是朝廷官员,要么是“官二代”,要么是土豪,要么是“富二代”,最不济也是祖上曾经阔过的,真正的寒门子弟屈指可数。

贾岛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生活,贾岛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毕竟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穷人家的孩子能上得起学的,不多。

之后,他一面在家务农,一面坚持自学,几年后,参加科举考试,毫无悬念,落榜了。

贾岛并不气馁,一年一年考,一年一年落榜。

当时有个叫孟郊的诗人,就是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那个人,年轻时也是屡试不第,但人家坚持考,终于在四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欣喜若狂,写出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句。

孟郊就是贾岛的人生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孟老师的激励下,贾岛地里活儿也不管了,只顾埋头复读,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家里人劝他:“岛啊,别考了,咱真不是那块料,还是出去找份工作吧,家里都揭不开锅了。”

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没办法,贾岛只能放弃了科举。

此时,贾岛已经三十岁了,标准的大龄青年,仍孑然一身。

一事无成,一贫如洗,无房无车无存款,长得又不好看,瘦骨嶙峋,猛一看跟猴子差不多,谁家姑娘愿意跟他?

老婆不好找就算了,更可气的是,工作也不好找,因为没有文凭,求职处处碰壁,爱情事业双双受挫,贾岛一气之下,干脆出家做了和尚。

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贾岛总是睡不着,怀疑是不是只有自己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我永远都找不到?

虽然心情很苦闷,但贾岛心中的理想从未熄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些年,他的诗歌创作一直没有间断,佳作频出,比如这首我们熟悉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诗通俗清丽,白描无华,被业内评为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长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人生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谁能想到,有一天,在路上走着走着,竟然与文坛大咖韩愈撞在了一起。

这次交通意外事故,彻底改变了贾岛的一生,在韩老师的激励下,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还俗后,他马上投入紧张的复习,全力备战明年的科举考试。

不是已经考过很多次了吗?考不上就是考不上,再努力有用吗?

贾岛觉得有用。唐代的科举试卷是不密封的,所以,那些有关系有背景有名气的考生,通常总是受到考官的特殊关照,这也是像贾岛这样的寒门子弟难以出头的主要原因。

现在就不同了,整个长安都知道,韩愈是贾岛的一字之师,贾岛是韩老师特别看重的人才,韩老师亲自指示让他还俗应试。韩愈虽然职位不高,但在文坛地位显赫,是公认的一代文宗,韩愈的学生,考官能不照顾一下吗?

所以,贾岛对这次考试充满信心,考前曾赋诗一首: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可谓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万万没想到,再次落榜,再次遭受打击的贾岛心灰意冷。

这时候,有高人指点贾岛:“光抱韩愈的大腿可不行,毕竟级别不够,你得再往上活动活动。”

贾岛说:“我也不认识别人了啊。”

高人说:“当初,你不是也不认识韩愈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贾岛茅塞顿开。

元和七年(公元八一二年),长安城内,一队官家车马浩浩****驶过大街。这一次,车里坐的官员,是京兆尹刘栖楚。

京兆尹,相当于长安市市长,正三品,职位比韩愈高好几级,车队的排场也更大,所到之处,行人纷纷避让。

就在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黑瘦书生,骑着一头瘸腿小毛驴,左手牵缰绳,右手比比画画,口中念念有词,旁若无人,越过层层警卫,直奔刘大人的座驾而去。

旁边的护卫大喊一声:“有刺客!”说时迟那时快,一群人冲上去,七手八脚将书生按倒在地。

刘大人亲自审问:“你是何人?为何冲撞车队?”

书生说:“回大人,我叫贾岛,刚才只顾埋头思考一句诗,落叶满长安,找不到对应的佳句,一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无意间与刘大人的车队相撞,罪过罪过。”

一番话把刘栖楚都给气乐了:“这么多年了,你的剧本和台词都不改的吗?”

二话不说,依照治安处罚条例,贾岛因妨碍公务,被行政拘留,直到第二天才放出来。

贾岛二次撞车事件载于《唐才子传》: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碰瓷失败后,贾岛咬着牙,每年继续参加考试,继续不断落榜。

这期间,他的人生楷模孟郊和人生导师韩愈相继离世,贾岛在长安更是无依无靠,孤身一人,穷困潦倒。

坚持就是胜利,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

皇天不负苦心人,贾岛五十岁那年,终于进士及第。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老贾欣喜若狂,兴冲冲跑回自己在寺院的住处。对,虽然早已从青龙寺还俗,但贾岛没有房子,长安的房价别说买,租都租不起,所以,他一直寄居在距离青龙寺不远的法乾寺内。

回到住处后,贾岛把这些年用过的课本辅导书一股脑都翻了出来,准备统统扔掉,都考完了还留着这些东西干吗?

只有那些诗稿,他视若珍宝,每一首都精心保存,并且整理装订成册。

当时,他抱着一堆教辅材料,准备扔掉,一个陌生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在那一刻,贾岛并没有意识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遇,正悄悄向他招手。

进来的是一位衣着华丽、温文儒雅的公子,旁若无人地信手拿起桌上的诗集翻阅。

贾岛心说你谁呀,进来就乱动别人东西,过去一把夺过诗集,说道:“看什么看,穿这么漂亮也该知足了,这诗歌不是你们这种有钱人能看懂的,出去!”

年轻人被训斥了一顿,十分尴尬,脸上有点挂不住,悻悻而去。

公子一走,贾岛才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人看起来好面熟啊,好像在哪儿见过。

贾岛突然想起来了:坏了,这是当朝天子。

没错,来人正是唐文宗 ,轻车简从,不打招呼,来法乾寺微服私访,素闻新晋进士贾岛的诗名,专门过来看看,没想到,被劈头盖脸一顿呵斥。

如果当时贾岛能认出是当朝皇帝,趁机表现表现,谈谈诗歌谈谈理想,唱唱颂歌表表忠心,前途岂可限量?青云直上、一步登天也是有可能的,就算没认出来也没关系,起码态度好一点,谁知他竟然敢吼皇帝!

史料记载,贾岛当时“大恐,伏阙待罪” 。

还好,天子雅量,没跟他一般见识,但对他的印象彻底变坏了。

所以,贾岛虽然进士及第,但这件事之后,人事部门一直没有给他安排工作,贾岛以进士身份长期在家待岗。

冲撞京兆尹,还呵斥当今皇帝,这种人谁敢用?

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八三七年),贾岛五十八岁了,才被分配到偏远的四川遂州长江县做了一名小小的主簿,也就是县长秘书,副科级。而同一批进士,人家有的已经混到厅局级了。

三年后,贾岛升任司仓参军;又三年后,改任司户,也就是负责户籍登记的小官。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贾岛在赴任的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据《唐才子传》记载:“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

贾岛一生未娶,更无子嗣,曾有热心人说:“给你介绍个女朋友吧。”贾岛连连摆手:“不要不要,养不起,而且,我听说,近女色对身体不好。”

为此,贾岛专门用自己偶像孟郊孟老师的一首诗明志:

利剑不可近,美人不可亲。

利剑近伤手,美人近伤身。

道险不在广,十步能摧轮。

情爱不在多,一夕能伤神。

要老婆干吗?诗歌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贾岛一生创作颇丰,每到年终岁末,他都会把这一年所作的诗歌拿出来,放在几案上,焚香而拜,说:“这是我一年的心血啊!”

平心而论,大唐诗坛人才济济,相比之下,贾岛也许只能算二三流的诗人,但是,他对诗歌的那份爱好和执着,少有人能及。

贾岛一生事业不得志,生活更是穷困潦倒,而且不善交际,性格孤僻。史料中说他“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 。唯一的爱好和成就,就是作诗,“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尤以五言诗见长。

贾岛写诗跟别人不一样,以“苦吟”著名,反复推敲,对于字雕句琢的追求,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境界,贾岛也因此被后世称为“诗奴”。

苏轼评价:“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这个“岛瘦”说的不是贾岛的身材,虽然他确实很瘦,但主要是说他的诗风,“避千门万户之广衢,走羊肠仄径之鸟道,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偏涩一体” 。

就连贾岛自我总结创作经验时,都说自己作诗是: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大意是,也许三年才写出来两句诗,却是能催人泪下那种。如果这样的诗你还不喜欢,那老子就回家睡觉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