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育(1 / 1)

重新生长 安心 著 1301 字 7天前

一直以来,

你在向孩子传递什么讯息,

是肢体的还是语言的?

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该怎么教育孩子?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课程,各种流派、方法和技巧,我们该如何选择?

首先,我想说的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是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的。每个流派,或者市面上的各种课程,都只是,也只能从某个方面去诠释。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属于盲人摸象。我认为,并没有一个所谓完美的教育方式适用于每个人,即使有,每位父母自身的特质不同、理解不同,应用也会不同。

我们常常有一个误区,认为如果这么教了,孩子就会怎么怎么样。而现实是,就算这么教了,结果也并不一定符合我们的想象。关键是,无论你采用什么方式去教育孩子,都应该先自问:我喜欢这样教育孩子的自己吗?如果你所做的,你自己都不喜欢,那么,你就可以考虑做出调整了。

作为父母,我们负有教育的责任,所谓“养育孩子”,就包括“养”和“育”两方面。我们经历着各种焦虑,很想做个好父亲、好母亲,为此竭尽全力,可结果常常是失望的。孩子似乎在某个层面,就是想跟父母对着干。今天的世界,要说比较有挑战性的关系,亲子关系必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

那么,身为父母,我们究竟该怎么去教育孩子呢?

我认为,在孩子六岁以前,给他更多的时间玩耍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特别缺少玩耍,许多父母就像被“不要输在起跑线”这句话催眠了一样,刚刚怀上孩子就开始进行各种胎教,胎教音乐也是五花八门。然而,孩子真的需要在子宫里就开始听音乐、学《道德经》和《弟子规》吗?

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在母胎里就听《道德经》的孩子,他们长大了真的就会不同吗?我们有没有想过,各种音乐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一种打扰?

在我看来,没有一种音乐能超越“无声的歌”。如果这么小就给孩子各种外界的刺激,长大之后,再用什么去刺激他?没有了刺激,他会不会感到无聊?

我们的孩子过早地接受了各种教育,在本该玩耍的年纪,被各种知识、教条和没有生命的玩具淹没,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究竟在干什么?

我们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在躲避自己的焦虑和无助?我们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而做了太多呢?

孩子做得好、符合我们标准的时候,我们给他们鼓掌;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给他们鼓劲加油,让他们更加努力。他们从小就要适应各种竞争,学会看父母的眼色生活,学会讨好父母。

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不去鼓掌,在他们做得不好的时候,也不摇旗呐喊为他们加油?我们可不可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带着关怀,问问他们自己怎么看、感觉怎么样?我们可以去表达的,是我们的关怀,是我们真的关心这个人。

教育不仅是学习,不仅是看书、写字,更是一种情感的联结,它是关系性的,关乎我们的身体以及头脑意识层面。教育,关乎一个人整体的学习和成长。父母要放下必须让孩子出类拔萃、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无论是你还是我,在本质上,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没有谁真的比谁好。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而不是只伴随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孩子需要学习到的是:生命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不要把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当成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孩子会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所以,父母自身的形象是很重要的。

教育是一种情感关联,本质是一种关系。我们该如何去探索和鼓励孩子?学习在适当的时候放手。

花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敞开自己的心,带着一些有趣、一些幽默,偶尔自嘲一下,放轻松些。放下对与错的标准,在家里不要做法官。

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当作教育的机会。比如,看到孩子正在玩刀,你不要大喊大叫,告诉他不要玩刀,而是可以跟他聊聊刀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或是当你看到一个男孩在玩其他女孩的头发时,不要去做一个评判之人,对他的行为做出评价。

我有一个朋友,一天,他三岁的女儿和一个同龄的男孩在**玩,他忽然看到女儿去亲了那个男孩的嘴,他就像被电击了一样,冲过去就给了女儿一巴掌。

这一巴掌,不仅伤害到了孩子,作为父亲的他,也在之后漫长的时间里,心中充满内疚、自责和悔恨。由于面子作祟,这件事情一直隐藏在他的心里,就像一根刺。

后来他跟我谈到这件事,有一种想要打自己的冲动。我倾听他、理解他,也去感受一个男人的脆弱、自恨和一个父亲的无助、彷徨。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让他从自恨中走出来。我知道,不断地指责自己并不能解决问题,出于内疚想对孩子做出补偿,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去好奇、去了解。假设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一天,你看到他拿着一个**,你会产生什么想法?你想怎么做?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向他们学习关于青春期、性、异性和友谊方面知识的机会,也是让他们学习什么是尊重和界限的机会。我们借此了解孩子,也了解他所处的群体是什么样的。

一个男孩去玩一个女孩的头发,可能只是觉得好奇,因为自己没有那么长的头发,就很想去摸摸别人的。我们可以去好奇、去了解,并借此机会跟孩子谈谈。无论是性还是死亡,我们都不需要躲开,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

做快乐的父母,也让孩子快乐。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经历,在更深的层面,你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本来也没有完美的教育。去接纳他们、允许他们,即使跌跌撞撞也是可以的。不要做孩子的医生和救世主,让他们做自己的渔夫。孩子没有义务为你的虚荣和面子负责。

允许孩子玩耍。他们欢笑,他们歌唱,他们本来就是舞蹈,就是音乐。让他们快乐,让他们理解到快乐源于内在,而不源于父母的表扬和满足父母的需求。

有些时候,我们只需要去好奇、去倾听。你可以做几个基本的练习,无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状态,你都可以用以下的方式去做:

第一,不要说“不”,无论正在经历什么,先在心里承认正在发生、正在经历的。第二,表达好奇,可以用这样的一些句子来帮助你,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说话,比如:“你一定觉得……”“我听到你说……”“你觉得怎么样?”“告诉我多一些……”“是的……好的……”

通过类似的问句,鼓励对方多说一些。我们不需要做太多,只是去听到他们、看到他们就可以了。对他们诚实,如果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如果你要求他们,那么你自己要先做到。我们不需要把事情弄得很复杂,我们可以简单一些。

练习

用以上方式去倾听你的孩子或其他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