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龄发展的过程之中,9~10岁,也就是三年级左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和青春期类似,这个时期的家长可以明显感觉到孩子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变化。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认知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力等水平均会显著提高。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多时候会给家长一种“开窍”的感觉,虽然有早有晚。从这个年龄开始到14岁左右,孩子的认知能力将会逐渐趋于稳定。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会有先后,水平会有高低,主要受遗传、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与性别无关。
2.自我意识增强。
不同于幼儿时期,步入学龄期的孩子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聚焦于外部评价体系,比如外貌形象、学业成绩、同伴接纳、运动能力和老师父母评价等。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什么网络游戏会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广受欢迎。除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在这个年龄段也开始发生重要的分化。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控制攻击、协调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成长得非常显著,有的孩子反而出现了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其中早期教养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自尊心显著增强,情感开始丰富,也会开始进行情绪情感的选择性表达。
我们突出的感受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变得敏感,易激惹,对于是非的准则要求下降,更注重个人情绪体验。有的时候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想要做些什么,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可爱变成了一个阴晴难测的“炸药桶”。我们会发现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顶嘴,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变得容易撒谎还不容易被轻易识破,一旦戳破就会出奇地愤怒。
如今社会,随着手机的普及,是一个资讯高速传播的信息爆炸时代,孩子们受到这个影响,情感发展的时段也会相应提前。
对此建议家长们:
1.对于孩子认知能力发展,家长们首先需要接受的一点是孩子的发展和能力高低是有个体差异的。
很多影响因素并不是孩子可以决定的,比如遗传、家庭教养等,所以我们需要接纳孩子在横向比较的过程中落后于别的孩子,需要注重的是在纵向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与之前相比是否有进步。
家长们尤其重视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现在很多的补习班和课外班也在主推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发展,尤其是脑力开发训练和记忆力训练等。这方面,家庭有条件、孩子有时间的家长可以尝试报名参加,相关的训练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年龄发展,也就是步入一定时期,大多数孩子的认知能力基本趋同(符合正态分布),而就训练作用而言,课外班和让孩子自己在家做一些认知能力训练题目其实差异并不大。对于小学学龄阶段的儿童,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思维训练类的题目(相关书籍网络和书店都有很多,关键词:思维训练、认知训练),不但能够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同时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效能感。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全程参与,与孩子一起做题、一起思考、一起论证,共同成长的经历是任何课外班都无法做到的。
2.首先家长们在这个阶段需要有改变的意识,了解到之前的沟通和教养方式可能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了。
家长们首先要接纳孩子的“叛逆”和“疏远”,需要改变我们对于孩子的评价体系:成绩优秀、听话即为好孩子。家长们要尊重孩子对于自我评价重心的转变,做好价值观的引导工作,让自我评价体系向学业成绩、个人社会支持体系等良性评价侧重。同时需要多进行鼓励和认同,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效能感(自信)的建立会影响到成人阶段。高自我效能感也会让孩子在学习及完成其他任务时保持高效。
3.这个阶段开始,孩子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家长的情绪变化。
家长需要做好情绪管理,并且准确识别孩子的隐藏情绪。对于情绪管理,家长首先要做好愤怒情绪的管理,特别是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频繁撒谎的时候,这一部分内容会在后面情绪管理的部分详细阐述。各位家长可以把情绪管理部分和沟通部分配合起来学习,这个阶段,沟通方式的调整和情绪的调节是我们处理好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