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和孩子平等沟通吗(1 / 1)

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都喜欢在家庭里营造平等沟通的环境,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首先恭喜你已经领先绝大多数家庭一大步了。但我接下来要问的是:你真的能和你的孩子平等沟通吗?并不是两个人同样坐在桌子两边,你没有拿着藤条,没有黑着脸,就叫平等沟通。

当你开始一段自以为的“平等对话”或亲子间“交心”的时候,在你的孩子看来,你是准备开始一段居高临下的训诫。

试想一下,在企业里,你正隐隐约约对你的职业生涯感到担心,恰在此时,你的领导或者人事部门同事突然打电话或发邮件通知你“希望和你公平而坦诚地沟通一下关于你的工作问题”,此时的你会认为这次谈话是平等而愉快的吗?

这个时候要引入上一节里提到的一个概念:沟通成本。关于沟通成本的定义,众说纷纭,我引用其中一种解释:沟通中为了实现某一语言目的而需要花费或调动的资源,资源包括时间、精力、金钱、尊严、地位等。为了更好地理解沟通成本,我们来假设下面的场景。

试想一下,当你的老板到你的办公室跟你谈话,过程中他突然想引用一个例子,于是跟你讲述了阿里巴巴与十八罗汉创业,十八罗汉后来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希望能激励你工作。这个例子你已经在各种公众号、朋友圈里听了大概五十遍,你会怎么做?我想你大概率会装作第一次听的样子,对老板的口才大加赞赏,对故事里体现出来的创业精神热泪盈眶。你很聪明,这么做很正确。

某一次,当你到老板的办公室,想跟你老板汇报点什么。过程中,你突然想起你老板讲过的故事,于是你也想引用这个故事的后半截,希望老板能体悟到你对公司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期待,然后你发现你老板面色一沉,你下意识住了口,然后老板声色俱厉地问你:“你到底想说什么?你想干吗?”你战战兢兢,大脑一片空白,只想找个理由尽快逃之夭夭。

沟通成本的巨大差异存在于沟通关系里。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在沟通中占据优势的人能用同样的沟通成本实现更大的沟通效果,或者用很小的沟通成本实现沟通目的。上述的例子只是一个极端的情况,但双方的沟通成本差异仍然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差异。那么最大的差异在哪儿呢?在你和你的孩子之间的沟通。

沟通从来都不是一件平等的事,也不需要平等。接受沟通的必然不平等,并在不平等的前提下开始沟通,是正确沟通的第一步。

你跟你孩子的沟通成本存在天然巨大的鸿沟,你的孩子跟你沟通的成本极其巨大,不要以为你坐在孩子的对面,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现在跟你平等地进行一次对话”,孩子就能真的跟你平等对话。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跟孩子对话时,沟通地位不平等,沟通成本有巨大差异。拥有“随时翻脸权”“居高临下权”“秋后算账权”“道德绑架权”“黑脸吓唬权”“皮带炒肉权”的你,在孩子眼里是坦诚沟通的巨大深渊,几乎不可跨越。

而这些权力,我们又不可能仅仅靠语言就消解掉,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沟通地位降低,让自己在孩子心中能够是一个可以沟通的角色。

在一段沟通关系中拥有更加强势地位的人,应该主动放低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