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要求孩子练字(1 / 1)

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练字通常是语文辅导练习的重要内容,强调对拼音和汉字的正确书写。有的家长也会从学龄前阶段起为孩子安排练字的学习内容,希望孩子能够在小学阶段练成一手好字。还有部分家长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会为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报硬笔书法课程,或者购买硬笔书法练习书籍。尽管如此,很多孩子的练字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不仅字形不美观、不工整,而且时常出现倒笔、错字、连笔等问题。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家长慢慢接受孩子字写得不好的事实,并放弃干预措施。

想避免出现上述情形,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孩子是否需要专门练字,以及孩子练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汉字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是“实用语文”和“应试语文”的重叠领域,它不仅是“应试语文”各阶段考试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并将伴随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孩子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练字是必要的,一味依赖孩子天赋或者轻视汉字的书写,显然不可取。但进一步的问题是,练字的目标究竟为何?

众多语文老师,尤其是一些中高考阅卷老师反馈:无论是按照“实用语文”的需求,还是“应试语文”的考查重点,孩子练字的首要目标就是写对,其次是写得工整、可辨识程度高。如果真有进一步的要求,那也是在满足前两点的基础上,尽量加快书写速度。至于字迹达到优美或者写出某种书法笔体特色,并不是那样重要。

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以下三个具体的方法。

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握笔姿势,以确保孩子在进行长时间书写时,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手部肌肉负荷,从而确保书写速度。在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需要孩子进行长时间汉字书写的场合并不多,因此家长和孩子往往也不会觉察不正确握笔姿势带来的手部肌肉僵硬,进而导致书写速度下降和字迹走形。等到小学高年级乃至初中发现这一问题时,握笔姿势通常已完全定型,很难再做矫正。

到了高中至大学阶段,各类考试和课堂笔记对长时间书写的要求更高,不良握笔姿势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明显。所以,家长有必要从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就重视握笔的姿势。

其次,在遵守笔画顺序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字帖,避免孩子将过多的时间花在描红上,引导孩子对范例进行临摹。目前一些家长在孩子日常练字时,让孩子用描红法誊写硬笔书法字帖。可通常会发现,描红写出的字迹与字帖相差无几,但是一旦自行书写,字形却时常走样。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描红法的底层思维是强调形成汉字书写的肌肉记忆,即通过高频率的、长期的重复练习,使得孩子形成肌肉记忆,固化特定的字迹笔体。这种方法在古代私塾教育时尚有用武之地,但对现在的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比之下,我更建议采取临摹法。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汉字作为方块字的字形结构,掌握其基本布局规律后,以白纸临摹字帖笔迹,同时在初期引导孩子发现字迹书写中的结构、布局问题,亦让孩子在多次临摹过程中感受到进步,进而建立信心和对汉字书写的笔感,最终达到工整、清晰可辨识的要求。

最后,家长也应注意辅导方法,避免以“丑”“鬼画符”等方式批评孩子最初的字迹,而是结合孩子练字的进度,选择内容更丰富的字帖或模板,增强孩子临摹的兴趣,并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书写练习,从而提高练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