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讲过,武则天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被政变推下台。政变第二天,武则天被迫下令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武则天下制传位给李显。第四天,李显正式即位。这已经是他一生中第二次当皇帝了,父亲和母亲都分别给过他接力棒,这份经历可是天下少有。上一次是在二十一年前,他继承父亲李治,当上了大唐帝国的第四任皇帝,而这一次,他继承的是母亲武则天,当的是大周的第二代皇帝。李显即位的第二天,武则天迁居上阳宫。上阳宫在洛阳宫城之西,因此又被称为西宫,是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修建的。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一起临幸洛阳,看上了这块南临洛水、北接禁苑的风水宝地,当即下令在此修建上阳宫。宫殿修得极其奢侈壮丽,属于国家级的大型工程项目,靡费了不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主持工程的司农卿韦机甚至因此被贬了官。当年,武则天就在上阳宫的正殿观风殿处理政事。现在,故地重游,但已经是虎落平阳、物是人非了。为什么说是虎落平阳呢?说三个表现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武则天迅速地衰老憔悴。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本来是特别在意形象,注重养生化妆的。她当皇帝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但是因为有权力刺激,她丝毫也没有表现出衰老的迹象。六十九岁的时候,武则天还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眉毛,七十二岁的时候,又长出了新的牙齿,这一些反常的迹象也表明,权力是最好的保鲜药。尽管圣历二年(699年)以后她的身体状况欠佳,但是因为生性好强,在外人面前并不示弱,每次露面还是神采奕奕的。按照《资治通鉴》(卷二〇五)的说法,就是“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因为她太擅长梳妆打扮了,所以即使身边的人都发现不了她的衰老,老太太驻颜有术。但是神龙政变后,武则天一下子受到巨大的打击,精神上垮下来,人也就整个衰老下去了。衰老到什么程度呢?《唐统纪》记载:“及在上阳宫,不复栉沐,形容羸悴。上入见,大惊。”什么意思呢?武则天这时候就不再梳洗打扮了,所以非常衰弱,骤然衰老下来,以至于她的儿子李显看了都大吃一惊,产生了某种负罪感,觉得愧对母亲。
第二,武则天被看管起来,失去了人身自由。当年,武则天从儿子李显、李旦手里夺取皇位,李显被软禁在房州,李旦被软禁在洛阳,都是十几年不能迈出大门一步。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武则天自己品尝被软禁的滋味了。而且,看管她的将军,正是神龙政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李湛,也就是武则天最早的支持者李义府的儿子。世事无常,无论是当权与落魄,还是心腹与仇敌,都可以互相转化啊。
第三,武则天眼睁睁地看着她最为看重的武周政权,毁于一旦。创建属于自己的大周王朝,当皇帝,这是武则天一生的梦想,她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从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四日起,中宗下诏改国号为唐,宗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都恢复唐高宗去世那年,也就是永淳元年(682年)的制度。武则天创造的新字全部废除,只留下一个字,就是“曌”字,自己妈妈的名字做儿子的不能给改掉。李显重新确定长安的首都地位,神都洛阳依旧称为东都,武则天出生地北都依旧为并州大都督府。在新皇帝的统治下,佛、道二教的地位再次调整,太上老君又重新成为玄元皇帝。武则天是依靠佛教起家的,所以在她统治时期佛在道之上,现在人家李老君的子孙重新当皇帝了,当然太上老君的地位又给提上来,重新变成道在佛上了。这道诏令一下,就等于宣布武周王朝彻底灭亡了。那么,对于武周王朝灭亡这件事,武则天有没有心理准备呢?其实她是有的。我们讲过,武则天决定立自己的儿子李显做太子,其实就等于在心里接受武周王朝及身而止这个事实了。但是,当时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还没等她闭上眼睛,武周政权就灭亡了。对于一个毕生追求成功的英雄,还有什么比亲眼看到自己奋斗的结晶被毁灭更可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