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发的政变(1 / 1)

武则天 蒙曼 1667 字 7天前

就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之中,长安四年(704年)结束了。转过年来,正月初一,武则天改元神龙。人们常说新年有新的气象,但是,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继续卧病长生院,身边只有张氏兄弟出入,没有丝毫还政儿子的意思。这时候人们就觉得更加紧张了,一旦武则天突然死去,二张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那么,忐忑不安的李唐皇族和大臣们,或者说这个政变指挥部,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政变爆发了。按计划,政变兵分四路。第一路,张柬之、崔玄(左日右韦)和部分禁军将领率领北衙禁军直扑玄武门,控制住入宫的必要通道。第二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领部分禁军将领赶赴东宫迎接太子,把太子迎到玄武门,号令天下,然后两路军队会合,攻占皇宫,杀死二张兄弟,再逼武则天退位。这两路是政变的主体。第三路,太平公主安排的宫女在宫内接应。第四路,相王李旦和他的司马袁恕己率领南衙诸卫控制中央各职能部门,杀死二张在政府机关的党羽,稳定京畿。整个计划看起来天衣无缝,处处都有谋划。但是,就在这紧要关头,却出了两个岔子,差点让政变毁于一旦。怎么回事呢?

第一个岔子居然是太子临阵掉链子。刚才我们不是说,第二路是张柬之安排李多祚率领几个禁军将领,前往东宫迎接太子出来号令部队吗?没想到事到临头,太子突然害怕了。一想到母亲的铁血政策,李显不由得腿肚子发软。虽然说二张在君侧,前途未卜,可是现在母亲毕竟还让他当着太子呢,又没有把他废掉,难道一定要走这一步吗?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他越想越害怕,迈不开腿,反而下了个狠心,干脆,不走了!他一不走,外面的将领可着急了,现在军队都出来了,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太子不出面,这次出兵也就彻底失去了正义性,那不就是造反吗?怎么办呢?赶快劝他吧。

将领里头有一个王同皎,是太子李显的女婿,跟太子关系比较近,就由他来打头阵,这时候他说话了:“先帝以神器托付殿下,不料横遭幽废,人神同愤,至今已有二十三年了!好容易等到今天,北门、南衙禁军,都愿同心协力,诛杀奸佞,复李氏社稷,殿下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退缩不前呢?请殿下到玄武门号令军队吧!”这个道理李显不是不明白,可是他害怕呀。害怕又不好意思承认,怎么办呢?最后李显搬出孝道来了,说:“小人是该杀,可是皇上正在病中,会不会受惊呢?咱们还是先缓一缓,从长计议吧?”一看太子这么窝囊,将领们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政变之中时间最宝贵,失去时机,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眼看时间一点点流逝,另外一个将领李湛急了,他忍不住叫起来:“我们不顾身家性命来维护殿下,殿下何必要把我们置于死地!现在将士们都已经在这儿了,如果殿下执意不去,请您自己出来跟将士们说吧!”这话是什么意思啊?这是威胁啊。现在李显和所有的政变将士都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李显敢出来跟将士们说政变取消,你们回家吧,那将士们还不把他吃了!李显虽然窝囊,但是并不傻,他听明白了,这话里有火药味。他叹了一口气,终于跨上早就准备在那里的高头大马。李显一坐上去,有人赶紧在旁边狠狠抽了一鞭子,骏马长嘶一声,绝尘而去,将士们也赶快跟上,簇拥着太子直奔玄武门。第一个危机总算解决了。

可是,还有第二个岔子呢。老臣张柬之率领主力部队来到玄武门,本以为应该无人阻挡,没想到被一员大将挡住了去路。这员大将是谁呢?殿中监田归道。当夜是由他率领千骑在此执勤。大家可能又不明白了,刚才我们不是一直说玄武门的守军是羽林军吗,羽林军的将领从上到下都搞定了,怎么又冒出一个田归道率领千骑来挡路?其实,北衙禁军的主力是羽林军,但是,北衙禁军还有一支非主力呢,这支部队就叫作千骑,千骑挂靠在羽林军名下,不过它的将领由皇帝亲自任命,因此处于半独立状态。皇帝这样安排,为的就是让禁军内部互相牵制。按照张柬之他们当初的想法,既然有这么一种挂靠关系,千骑将领就应该听羽林大将军的,所以没有特别关照。没想到田归道认死理,无论张柬之怎么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就是不让进。玄武门可是通往禁宫的必经之路啊,如果僵持不下,政变又是前途未卜。怎么办呢?正在这时,太子赶到了。太子一出面,田归道没主意了,他本来就不是二张的同党,刚才不让张柬之进去也只是职责所在,现在太子来了,太子就是未来的皇上,他得罪不起啊。这样一想,田归道一咬牙,说这样吧,对方妥协,他让太子一行进去,但是他的兵不能跟着他们走。这在当时已经是最佳方案了,将士们一拥而入,第二个麻烦解决了。

进入玄武门之后,将士们的目标很明确,直扑武则天的寝宫迎仙宫。有的宫女一看见军队,想要进去通风报信,还没等走出门,已经被太平公主安插的宫女一刀捅死。张氏兄弟呢,当时正在迎仙宫外廊的屋子里睡觉,听见声音连忙披衣起床,刚刚走出屋门,就被杀死在廊下。张昌宗兄弟平常没事经常披着羽毛做的衣服,骑在木头仙鹤上装神仙,武三思还因此吹捧他们是神仙王子晋的化身,现在是真的驾鹤西去了。

杀死二张,张柬之带兵进入武则天的寝殿长生殿。老年人睡觉本来就轻,听见声音马上抬起了头,四下一看,只见一片刀光剑影。武则天心里一惊,问道:“是谁在兴兵作乱?”一个苍老的声音回答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因为害怕泄露消息,我们事先没敢告诉陛下,真是罪该万死!”这话虽然说他们罪该万死,可是口气相当强硬。武则天看了看,原来是和自己同龄的老头子张柬之,心里叹了一口气,把头转向太子李显,说:“原来是你呀!既然张家兄弟已经杀了,你就回东宫去吧!”真是虎老余威在,李显又吓得腿肚子发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真的就要往外走。这时候,桓彦范在旁边忍不住了,他说:“太子怎么能再回去呢!当年天皇把太子托付给陛下,如今太子早已成年了,应该继承祖业。现在天意民心都还思念李唐,我们这些大臣才拥戴太子,诛杀陛下身边危害太子的奸臣。现在,请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武则天一听,不是那么回事了,她又环顾了一下,这次,她看见了李湛。武则天说:“你也是诛杀易之的将军吗?我待你们父子不薄,你们就这样报答我吗!”李湛是谁啊?他就是武则天最早的拥戴者李义府的儿子。李湛脸红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武则天又对着崔玄(左日右韦)说:“别人都是受人推荐才到了今天这个位置,只有你是我亲自提拔上来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崔玄(左日右韦)是一个很老到的人,回答说:“我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报答陛下啊。”听到这儿,武则天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至此,政变计划中的前三路都已经结束战斗,第四路也挺进得相当顺利,相王李旦和袁恕己派兵逮捕了二张兄弟的党羽,很快控制了全城。紧接着,政变的领袖们又派兵赶到张氏兄弟的豪宅,杀死了他们的三个弟弟,五兄弟的头都被割下来,悬挂在桥头示众。张氏兄弟卖官鬻爵,横行霸道,老百姓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所以一夜之间,张氏兄弟尸体上的肉就被人们割光了。当年,武则天利用来俊臣也曾经引起民愤,幸好武则天自己纠正了错误,但是这一次,她已经没有机会再自我纠错了。神龙政变就这样结束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神龙政变呢?我想,至少能够得到三个结论。

第一,神龙政变直接针对的对象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不是武则天本人。对于多数政变参加者而言,政变的目的只是为了扫除二张兄弟对政治的影响,结束武则天的统治只能算是政变的一个副产品。

第二,武则天既定的政治目标就是回归李唐王朝,政变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相反,它只是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

第三,政变是反对二张兄弟的大臣和受到威胁的李唐皇室成员合作的产物。在这次合作中,大臣中的核心分子发挥了主导作用,特别是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左日右韦)和袁恕己,他们在政变后都受封为王,权倾朝野;而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通过参与政变,势力也大为增强;而且政变本来针对的不是武则天,武则天娘家的势力也没有在这次政变中受到冲击。所以在政变之后,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太子李显当了皇帝,他必须面对的,是种种崛起的势力,因此他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换句话说,他这个皇帝还是很窝囊,不好当。

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那么,政变后的武则天又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呢?她五十年的铁腕统治难道就这样黯然收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