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承嗣的野心(1 / 1)

武则天 蒙曼 1372 字 7天前

这场争夺战一共分为两个回合,第一回合发生在天授二年(691年),也就是武则天当皇帝的第二年,由武承嗣首先挑起。武承嗣一看姑姑武则天找了三拨人上表劝进,一下子就当了皇帝,他觉得群众运动就是有效,自己也想模仿一下,让武则天立自己当太子。可是武承嗣自己不好出面啊,于是就派人找来洛阳人王庆之,让他以基层百姓的身份,联络数百人,上书请求废掉皇嗣李旦(武轮),改立武承嗣为太子。

立太子正是武则天当时比较头痛的问题,现在居然有人上书,武则天立刻接见了他。问他:“皇嗣我子,奈何废之?”王庆之回答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王庆之说,当今天下是谁的天下?是武家的天下,武家天下怎么能让李家人当继承人呢?这句话太有杀伤力了,武则天心里很郁闷,就挥挥手说:你下去吧。王庆之是带着任务来的呀,哪能这么轻易就下去呢?他当即就跪在地上,说陛下您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一头碰死在地上。武则天一看这老百姓政治热情太高了,太有觉悟了,大为感动,说这么大一件事,我怎么能当即答应你呢?这样吧,我给你一张盖了章的纸,这就好比一个特别通行证,你什么时候想见我,就拿这张纸给守门的人看,他就会让你进来。

送走王庆之后,武则天就找宰相来商量了。她找的是文昌右相,也就是尚书右仆射岑长倩。岑长倩当时也算是武周王朝政府班子中仅次于武承嗣的第二号人物了。因为劝进武则天登基有功,颇受武则天的赏识重用,让皇嗣李旦改姓武就是他提出来的。按照武则天的想法,岑长倩和自己还是比较有感情的,于是赐他姓武,所以岑长倩当时又叫作武长倩。但是岑长倩一听王庆之的动议,马上就跳起来了。他是武则天的心腹,但他也是李唐老臣啊,对李唐王朝一直心存好感。他拥戴武则天,一方面是因为武则天的能力了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反正武则天要把皇位传给儿子,最后不还是李唐的天下吗?他当初一定要让李旦改姓武,正是想给李旦上一道保险,让他顺利接班。现在武则天居然跟他商量要把皇嗣废掉,立自己的侄子武承嗣,这大大突破他的心理底线了。他马上断然拒绝了:“皇嗣现在住在东宫里头,好好待着没有犯任何错误,怎么能说废就废啊!再说了,立谁当储君这是国家大事,哪能由一个老百姓在那儿瞎议论。臣建议好好惩戒一下这个百姓,以儆效尤,以后看谁还敢再瞎议论这件事。”岑长倩一表态,其他宰相也都随声附和,事情就先压下去了。

可是武承嗣不甘心,他太郁闷了,眼看到手的鸭子哪能就这么飞了!他也看出来了,李旦本身没什么能力,关键是有一帮忠于李唐的大臣死保他,要废掉李旦,必须首先除掉这些大臣。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岑长倩。武承嗣决定调虎离山,以吐蕃犯边为名,让岑长倩出征吐蕃,这样就把他调离朝廷了。岑长倩率军刚一走,武承嗣就奏上一本,说岑长倩谋反!谋反在任何时候都是重罪呀,更何况是在武周政权刚刚建立这样的敏感时刻,岑长倩又是第二号宰相,领兵出征在外,如果真要谋反的话,这可是挺大的威胁,所以岑长倩稀里糊涂地就从半路给召回来了,回来就直接进监狱了。当时的司法部门可是掌握在酷吏手里,几番大刑伺候,岑长倩就从人犯变成了犯人,被定了死罪,同时被处死的还有跟岑长倩关系密切的几十个大臣。

这下子武承嗣可得意了,只要他动动嘴,宰相就人头落地啊,看看谁还敢再反对他!现在李旦的保护伞倒了,赶快趁热打铁,让王庆之再去请愿吧。武则天不是特许王庆之可凭印纸随时求见吗?王庆之就在武承嗣的指使之下一次次地求见,终于把武则天给惹烦了。武则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刚刚当上皇帝,还没过足瘾呢,王庆之整天问她死了之后让谁接班,这算怎么回事嘛。何况立子还是立侄,武则天自己还没拿定主意,正在闹心,怎么能受王庆之的要挟呢!武则天马上找来了凤阁侍郎李昭德,让他杖责王庆之一顿,给他个教训。

这个李昭德可不是一般人物,此人一向号称个性鲜明、气势凌厉。他对李唐王朝很有感情,对武承嗣则是深恶痛绝。得此命令,李昭德乐坏了,马上叫左右把王庆之架出宫门外,朗声宣布:“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今奉皇帝圣旨予以惩戒!”话音一落,左右乱棒齐下,打得王庆之七窍流血,死了。眼睁睁地看着头目被当场打死,请愿团狼狈四散,一下子走了个精光。打死王庆之,李昭德回报武则天:“启奏陛下,您交代的任务我圆满完成了!”

武则天心里忽然一震,就问李昭德:“你把他打死了?”李昭德说是啊,我看您让他纠缠得不胜烦恼,就想好好给他一个教训,看以后哪个刁民再敢胡言乱语,议论立储大事!武则天摇摇头说:“其实王庆之说的也有道理啊,武承嗣他毕竟跟我一样姓武啊,难道就不应该继承我武家江山吗?”李昭德算是找到劝谏的机会了,说:“天皇高宗皇帝是您的丈夫,皇嗣是您的儿子,陛下您拥有这万里江山,应该传给子孙做万代的家业啊,怎么能传给侄子呢?自古以来从没有听说过哪个侄子当了皇帝,还给姑姑立庙祭祀的。再说了,陛下您受天皇的托付,天皇把两个儿子交给您,可是您现在却想把江山传给武承嗣。您真要这样做,那天皇得不到祭祀,可要变成饿鬼啦!”

这话说得很在理,而且有三层道理。第一层,继承的道理。古往今来,继承的顺序都是由亲到疏,家产当然应该传给亲生儿子,怎么能传给侄子呢?第二层,祭祀的道理。古代人对身后事比现代人要看重得多,一个人死后如果得不到祭祀,就会变成孤魂野鬼。可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人们只能祭祀自己的父系尊长及其配偶,即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有谁会祭祀自己的姑姑呢?第三层,感情的道理。李昭德说了,武则天的江山是高宗皇帝临终时托付给她的,就算退一万步说,武承嗣日后感激武则天把江山传给他,破例祭祀武则天这个姑姑,他也绝不可能祭祀高宗皇帝啊,那高宗皇帝岂不是成了饿鬼吗?这是用夫妻之间的感情来打动武则天。这三层道理犹如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句句在理,特别是最后一层,确实把武则天打动了。三十年的夫妻啊,当初高宗把她从感业寺拯救出来,交给她权力,也算是她再生的恩人,她怎么能忍心让唐高宗变成无人祭祀的饿鬼呢?武则天长叹一声,不再说话了,武承嗣第一次夺嫡的美梦就此告终。

这还不算,没过多久,李昭德又密奏武则天:“魏王承嗣权太重。”武则天说:“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李昭德不以为然地笑笑说:“自古以来为了权力,儿子杀父亲的事儿都屡次发生,何况侄子和姑姑之间的这种感情?您看现在武承嗣又是魏王,又当宰相,权力太大了,陛下就不担心有一天江山落入他的手中吗?”

这句话太有震撼力了,简直是醍醐灌顶啊。武则天自己的皇位就是从儿子手里夺来的,她怎能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呢?马上,武承嗣就被罢相了。这下可好,武承嗣夺嫡未果反丢官,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么一来,李旦的位置也就保住了。所以这夺嫡之争的第一回合算是武承嗣失利,李旦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