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祥瑞满天飞(1 / 1)

武则天 蒙曼 1144 字 7天前

修建明堂、改革文字,武则天在一步步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是,按照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统治者要想取得合法的统治权,不能光靠这些自我炒作,还需要天意和民心的支持。合法的统治者必然是天命所归,民心所向。武则天如何在这两方面做文章呢?

有一句诗叫作“天意从来高难问”,意思是说天意高深莫测,很难揣摩。但是中国古代发展出一套天人感应理论,说天和人是息息相通的,天的意志必然会通过一些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表达出来。这些事情在中国古代就叫祥瑞。有了这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接下来的就是技术活了,只要多出几个祥瑞就可以啦。所以从武则天想要当皇帝开始,祥瑞就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比如说垂拱二年(686年),雍州的新丰县发生地震,地块往一处一挤压,涌出一个土堆来。这就是祥瑞啊,这个土堆不能叫土堆了,应该叫庆山,吉庆之山。所以,新丰县马上被改名为庆山县。我们前面讲过的唐同泰从洛水里找出的石头,上面写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这也是祥瑞。武则天接受了这块宝贝石头,给它改名叫“天授宝图”之后,自称“圣母神皇”,马上又出现了彩云绕太阳的天象,这也是祥瑞,这叫作“庆云抱戴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一切都围着太阳转,这太阳就是武则天。

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武则天不断地抛出祥瑞,甚至主管教育的国子祭酒上任第一天,按照惯例应该开讲儒家五经,到武则天这时候改了,不再讲儒家经典,而是改判祥瑞案三道了,拿三个祥瑞来,解释解释这些祥瑞都是什么含义。这做法就太厉害了,用官方的手段对祥瑞加以理论化的阐释,一下子就使得祥瑞的意义深刻起来了。所以在这段时间祥瑞层出不穷,对祥瑞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官方总会有一个大的指导方针,引导大家对祥瑞进行解释。当然,这种解释必然是有利于武则天称帝的。

武则天虽然利用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但是,她也觉得这里头有问题。传统儒家教义特别反对女人执政,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武则天派人翻遍了儒家典籍,也没有找到哪一句说女人可以当皇帝。而且当时还有人打着儒家学说的旗号肆无忌惮地反对武则天当政。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垂拱二年(686年)新丰县有山涌出,群臣纷纷恭贺说这是天降祥瑞,没想到有个叫俞文俊的儒生却上书说无故涌出土山,就像人身体不适才会长瘤子一样,哪里是什么祥瑞,明明就是灾变!如今太后大权独揽,反易阴阳,故此天降灾变警告,望太后退回后宫,否则必遭天谴。这可让武则天太难堪了,所以她觉得,要想靠儒家学说来表达让一个女人当皇帝的天意,确实有难度。

那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唐朝的主流信仰是儒释道三家并存,各占一席之地,既然儒家学说有问题,就再看看佛教和道教吧。显而易见,在这两家中,道教也不行。道教的始祖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李唐皇室称其为祖先,用人家的祖宗来革人家子孙的命,这怎么都觉得别扭。所以,剩下的只有佛教了。不过说起来,武则天和佛教的渊源也是最深的,她母亲杨夫人就是虔诚的佛教徒,她自己年轻的时候又在感业寺当过尼姑,对佛教的感情本来也十分深厚。后来她收了薛怀义做面首,不是也把他放到寺里头当和尚吗?现在想利用佛教了,怎么办呢?她就找薛怀义,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去搞一个佛教界的理论研讨班。研讨什么呢?就专门研讨佛教经典里面有没有哪一条记载女人可以执政。接到任务后,薛怀义马上本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了。最后,在他和东魏国寺的和尚法明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出了一部经典,这部佛经名叫《大云经》,全称为《大方等无想大云经》。

《大云经》一出来,武则天的眼睛都亮了。为什么呢?因为里面讲了一个天女“净光”的故事,故事说:“佛告净光天女言,天女将化为菩萨,即以女身当王国土。”据说这位天女前生是国王的夫人,后又转生为菩萨,菩萨又转生为一个女人统治一方国土,然后这个女人再转化为佛。这故事的前半段简直就是武则天经历的翻版嘛,后半段又正符合武则天的理想。武则天大喜过望,终于找到一个经典支持女人当皇帝了。可是高兴过后,武则天觉得还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第一,她觉得普通老百姓文化水平比较低,而《大云经》写得过于高雅晦涩,要是老百姓看不懂怎么办?第二,这个净光天女的事情虽然写得天花乱坠,可是她知名度太低,没多少人听说过。知名度太低就不利于发动群众了,怎么办呢?

武则天那么多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这两件小事对她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她马上就想出主意来了,又把薛怀义叫来,让他组织一帮和尚,给《大云经》做个注释,要把它写得浅显易懂,让老百姓都能明白。很快这注释就出来了,叫《大云经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经典普及本。这本书的非凡之处在于把民间流行的弥勒崇拜和宣扬女主天下的经文结合到了一起。按照佛教教义,“弥勒”义为“慈悲”,普救众生,是在将来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的“未来佛”。从南北朝以来,弥勒佛在民间就受到广泛崇拜,人气很高。所以现在《大云经疏》就把弥勒佛和净光天女的故事糅合在一起,说太后就是弥勒降生,必当取代大唐皇帝,成为人世之主。弥勒佛化身为太后来当皇帝,最后还会成佛。佛意如此,万不能违。

《大云经疏》一出来,武则天十分满意,立即颁行天下,并要求各州都建一座大云寺,寺内各藏一部《大云经》,由高僧开坛讲解。一时间,东起渤海,西止流沙,南抵五岭,北至大漠,《大云经》和《大云经疏》一起传遍全国各地,经过佛教徒这么一炒作,一下子就把女主正位的舆论推向了新高。

天降祥瑞,佛出宝典,武太后天上人间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上上下下几番艰苦努力,她终于得到了儒、释这两大思想体系的认可。现在天意昭昭,就差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