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新立异的改革(1 / 1)

武则天 蒙曼 1044 字 7天前

武则天不是用暴力手段先镇压了李敬业造反,然后清洗了朝廷中的反对派,又基本上把李唐宗室一网打尽了吗?但是,她知道,暴力只能使人畏惧,绝不能使人信服。怎样才能让人真心实意地信服自己的权威呢?武则天决定好好粉饰一下自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圣天子。武则天的这个粉饰工作是通过两件大事实现的,一件是建明堂,另一件是造新字。

明堂是什么东西呢?它是中国儒家经典里记载的一种非常神圣的建筑。传说最早的明堂是由轩辕黄帝亲手建造的,它上可通天,下可达人。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说法,天子受命于天,代天治人,因此像朝会、祭祀、庆赏、选士等一切大典都应当在明堂举行,以便沟通天人。随着儒家学说的强势推广,关于明堂的说法也广为流传。大家都知道的北朝民歌《木兰辞》里就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可见,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历朝历代的人们都把明堂和天子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不过虽然有这么一个儒家传统,可是从汉朝结束之后,就没有哪位天子真正在明堂里待过。为什么呢?明堂的建筑式样失传了,后人已经不知道怎么建明堂了。这可太遗憾了,所以好多皇帝在任时都想把明堂修起来,自己也享受享受“天子坐明堂”的快感。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也是其中之一,他也想当儒家圣王,打算修明堂,还找了一帮儒生来给他论证设计方案。没想到人多嘴杂,每个人依据的经典也不一样,讨论来讨论去,讨论了几十年,唐高宗都死了,明堂的样子还没出来。现在武则天想当亘古第一个女皇帝,她下定决心要把明堂建起来,让它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用人人可见的形式来昭告天下,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儒家圣王!这个明堂究竟怎么修呢?为了避免再出现唐高宗那样的结局,武则天根本不和那些泥古不化的儒生商量,她直接找以贯彻领导意图坚决、办事干净利落著称的北门学士,让他们马上拿出一个方案。武则天告诉他们,这个明堂不需要面面俱到地符合经典记载,只要富丽堂皇就可以了。有了这样的指示就好办了,学士们马上设计好了明堂的结构。设计方案出台后,武则天让自己的和尚情夫薛怀义督办,率领几万劳力,大干快上,垂拱四年(688年)二月动工,到当年的十二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明堂建成了!

这新修的明堂什么样子呢?按照《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等书的一致记载,它坐落在原来洛阳行宫的正殿乾元殿的位置上,共分三层,下层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层代表十二个时辰,上层代表二十四个节气。三层共“高二百九十四尺”,折合现在九十多米,相当于故宫太和殿的两倍高。李白有一句诗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一百尺的高楼就让他感觉可以摘到星星了,那么近三百尺的明堂岂不是要把天都捅一个窟窿。别忘了这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啊。更吸引眼球的是明堂外的装饰,明堂中层外面装饰着九条金龙,众星捧月似的捧着一个圆盘,圆盘上头就是明堂的最上层。上层的宝顶之上,立着一个高达一丈多的铁凤凰,铁凤凰遍身涂满黄金,昂首振翼,让下面的九条巨龙全都黯然失色!

明堂修好后,转过年来,也就是垂拱五年(689年)的正月,武则天率领皇帝李旦和皇太子在明堂祭天、祭祖,宣布改元“永昌”,接受百官的朝贺。“天子坐明堂”的景象终于呈现在人们面前了,只不过,坐在明堂里发号施令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帝的母亲圣母神皇。可是,面对如此富丽堂皇的明堂、如此古老的儒学传统和如此强悍的武则天,还会有谁怀疑她不应该成为天子呢?

就是在明堂里,武则天又发布了一道诏令:改革文字!我们知道,文字的改革从古到今一直在进行,像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就是文字改革的产物。但是,武则天改革文字可不是出于简化汉字、规范汉字的目的,我们不是讲过她特别迷信文字的力量吗?给每个孩子起名字都有特别的含义。现在,她要改革一些关键字,让这些字都具有某种特别的含义,人们一看这些字,就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载初元年(690年)的正月,武则天颁布了第一批新文字,一共有十二个,都是常用字:天、地、日、月、星、君、臣、载、初、年、正和照。后来,又增加了“证”“授”“圣”“国”“人”等字,到底一共造了多少,现在众说纷纭。这些字都太有意义了。比如“君”字就是“天下大吉”四字合成的,意思是当君主的人就是最吉庆的,所有吉祥的事都围着他转,相当于清朝说圣天子百灵相助。跟君相对的是臣,“臣”怎么写呢?用“一”加“忠”,要求臣子一心一意忠实于君主。这些字从载初元年(690年)到神龙元年(705年)在全国推行,现在成了我们给这一时期古书断代的重要依据。

武则天的这些新字,究竟改得好不好呢?有一派人说好,民国妇女运动先驱张默君曾经写诗高度评价:“天马行空天运开,天教渊度倚惊才。大周文字分明在,独创千秋史乘来。”她认为武则天这些新字就像武周王朝一样,必将彪炳史册,辉耀千秋。可是也有人说这些字不好,因为这些字太不符合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武则天统治的结束,人们渐渐就不认识这些字了,到宋朝已经基本失传。可是只有一个字,绝对不会消失,这个字就是“曌”。只要中国历史还存在,我们就得面对这个字,因为中国历史永远都绕不过这个人物:武曌,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