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子谋反案(1 / 1)

武则天 蒙曼 1087 字 7天前

可是,最先有难的倒不是太子,而是明崇俨!调露元年(679年),洛阳爆出了一件人命大案,深受唐高宗和武则天宠信的术士明崇俨遇刺身亡!洛阳城一下子轰动了。一些迷信的人说,明崇俨为奉迎帝后,役使鬼神过于苛刻,因此被鬼杀了。但是也有政治敏感度高的人认为,明崇俨的死可能和太子有关。武则天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她马上立案调查,到处搜捕嫌疑犯,洛阳城几乎被翻了过来,但是,凶手始终不见踪影。其实,武则天心里明白,凶手不可能在外边,要找,也只能在太子宫里找。可是,调查太子,需要有借口。武则天也不是第一次办这样的事情了,她最擅长的就是跟踪调查,隐忍不发,捕捉战机。一个是处心积虑找机会,另一个却是浑然不觉无防范,时间一长,李贤的把柄终于出现了。

当时有位东宫官员,上书劝谏太子不要纵情声色。李贤有什么不规矩的表现呢?具体说来,就是他当时搞起了同性恋,宠幸一个叫作赵道生的奴隶,和他同床共枕,俨然一对情侣。为了讨好小情人,李贤赏给他大量金银财宝,就跟当年高阳公主对和尚辩机一样。这种风化问题在李唐皇族子弟中本来是平常事,就像《红楼梦》里贾母说的:“小孩子馋嘴猫似的,谁打小都从这么过来着。”可是武则天看到了这份上书的价值,她决心利用好这条线索。因此,虽然看起来顶多是一个风化问题,武则天还是立刻上报给唐高宗,说这涉及太子的道德形象,要求立案调查—她要从这里打开缺口!

事情关涉太子,谁来调查呢?级别太低当然不行,所以只好由宰相披挂上阵了。当时的宰相一共有八个,有四个是武则天刚刚提拔上来的,和太子的关系都不牢固。其中有一个叫裴炎的,拜相前仅仅是一个四品官。这些人能够拜相全是托武则天的福,对于武则天自然也是感恩戴德,他们在站稳脚跟之前,都是武则天的同盟军。提拔低品级官员,利用他们来打击当权高官,一向是武则天的拿手好戏,现在还是故伎重施。于是,两位新提拔上来的宰相裴炎、薛元超和一位御史大夫高智周,一起组成了最高法庭。

既然是从风化案开的头,当然就从风化案审起。李贤的同性情人赵道生首先被提审。一顿大刑伺候之后,赵道生扛不住了,不仅招供了和太子之间的非法关系,还供出一个天大的秘密:他就是刺杀明崇俨的刺客!这么一来,案子的性质就变了,从一般的风化案上升到了谋杀案!既然是谋杀案,那就不能只看人犯证词,还要找到作案工具才行。那就赶紧找凶器吧。武则天立刻派人搜查太子府。结果就有了更惊人的发现—在东宫的马坊之中居然搜出了几百领甲胄!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为按照唐朝制度规定,为了保障安全,任何人不得收藏像甲胄这一类的军用物资,必须交给专门的机构武库署保管。需要用的时候领出,用完再送还。私藏武器是犯法的。可是我们都知道,制度和实际运作往往有距离,常常有些军事单位用完了武器并不及时归还。太子的东宫拥有军队,因此存着一定数量的武器甲胄也并不算太离谱,可以作多种解释。但是,我们刚刚说过,审案的宰相是武则天提拔上来的,他们唯武则天马首是瞻。现在,是武则天决定把谋杀案再升一格,定性为谋反案!太子私藏武器,是阴谋夺权!

这个结果把唐高宗打蒙了,李贤已经当了太子,天下迟早都是他的,他为什么要谋反呢?唐高宗一向喜欢这个儿子,他向武则天求情了。注意,这已经是唐高宗第三次为谋反的亲属求情了:第一次是在高阳公主案中为他的哥哥和叔叔,第二次是为舅舅长孙无忌,这一次是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果说,前两次他还有作秀的成分,那么这次可是真的了。但是,就像前两次求情被拒绝一样,这一次,武则天断然拒绝了他。武则天说:“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

“大义灭亲”就是高宗这三次求情的共同结果。李贤被废为庶人,押送到长安囚禁起来。从东宫搜出来的甲胄被运往天津桥当众焚毁,昭告天下。审案的宰相裴炎和薛元超都受到了嘉奖,分别升任侍中和中书令,武则天在宰相之中的影响力又提升了一步。

小案做成大案,波及面就大了。既然是谋反,必定有党羽,一系列对武则天进一步提升不利的人都被牵连进来了。几位支持太子的宰相都很快被调离了岗位,一批和李贤有联系的宗室也被牵连,流放各地,甚至被逼死。

在所有的悲剧之中,最可怜的是李贤的下属高政。高政的祖父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因为长孙无忌的事情,高家已经受了不少牵连,有如惊弓之鸟。现在,高政又卷入太子谋反案了。怎么处理呢?武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得了,这也是国家的旧勋,祖先都是功臣,让他父亲教育教育他吧。早就吓破了胆的高家再也不敢招惹麻烦了,他们要用最冷酷的手段和逆子划清界限。高政刚一进门,他父亲就抽出佩刀刺进他的喉咙,紧接着,伯父又一刀捅进他的小腹,高政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他的堂兄随即又挥刀砍下他的头颅,然后把这具无头尸体扔到了大街上。人性的懦弱与卑微在高家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这样的臣子,连唐高宗都难以认同,而武则天心里却笑了:这样懦弱、卑鄙、没有血性的臣子,还不好对付吗!

经过这次清洗,太子李贤的势力基本被肃清,武后的权威也牢不可破地树立了起来。东宫不可一日无主,废李贤的第二天,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英王李哲被立为皇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面对武则天咄咄逼人的态势,风雨飘摇的李唐皇室还会面临怎样的变故呢?身为母亲的武则天已经“再摘使瓜稀”,对政治上极不成熟的李哲,她还会继续下狠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