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马汉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关注,当时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苏联都先后将这本书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这本书被誉为影响世界史的十大巨著之一,它就是《海权论》。

中国当前严峻的海权形势已经为国人所知,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制海权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而海洋工程类专业的发展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国本科招生阶段的本科专业名称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际上,这是两个专业,即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

船舶工程说白了就是造船,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船舶制造方向,另一个是舾装方向(舾装是指船上的锚、桅杆、梯、管路、电路等设备的安装工作)。船舶制造方向本科的学习内容非常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大中型造修船企业和船舶设计、船舶检验单位,从事船舶的生产设计、建造、修理、检验等船舶工程领域工作。舾装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也在上述企业当中从事船舶外装、船舶内装、船舶管装、船舶涂装等舾装领域工作。如果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阶段主要分为轮机工程、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专业。

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造、扩建工程,主要分为资源开发技术和设备设施技术两大部分。具体内容有: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工程,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工程,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以及国家海洋部门主管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根据所开发利用的海域,主要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就业前景十分好。

目前我国开设此类专业的学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而在船舶工程方面,非临海区域也有部分学校有很强的实力。

学校介绍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历史源远流长,多源合流,文化底蕴深厚。1952年第一工业机械部船舶工业局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类学科专业设置最全的高校,是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江苏科技大学最早设置的船舶工程系,拥有学校最具优势的传统学科和特色学科。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在2015年江苏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获得94.3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船舶与海洋工程”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目前学院研究生在校人数为312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学校最具办学特色的标志性学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该学科现为江苏省一期、二期和三期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学科主力支撑的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及工程力学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建设专业、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国唯一获批该专业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为校品牌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全校首次突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目前学院全日制本科生人数为1198人。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3个特色科技创新团队和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关键技术1个新兴科技创新团队。依托团队,学院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来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3项,主持承担科研项目35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43项,总到款经费1.21亿元,授权发明专利120余件,发表高水平ESI论文110余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前身系1953年创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造船科。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开发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并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国际评估获评“世界上该领域最有实力的学科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工1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47人,副高级职称75人。柔性人才7人,海内外兼职(客座)教授29人。共有博士生导师75人(含兼职15人),硕士生导师134人(含兼职21人)。近5年,年均科研到款1.4亿,师生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4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学院目前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机器人3个本科专业,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水利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机械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防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源于1953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声呐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声呐专业,是改革开放的首批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单位,其水声工程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是我国培养高水平水声技术人才的摇篮,是水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源头。学院在水声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已经衍生出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硕士和博士学科,拥有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办学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机构之一。

水声工程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2个,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