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招收的地质类本科专业主要有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其实安全工程也是从地质类专业分出去的专业,我在这里一并简单介绍。
地质工程主要是用钻、掘等工程技术,配合现代测试和计算机技术,以工程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服务于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土木和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的评价、检测与保护,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和地下深部探测等领域。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测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路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检测等工作。
勘查技术与工程主要是研究地质勘查的具体方法,而资源勘查工程则对勘查的对象有了一定的规定,就是矿产。一般情况下,资源勘查工程分为两个方向,即固体矿产勘查和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涉及从勘查选区、勘查评价,到矿产开发全过程的地质、技术、经济及环境方面的内容。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不管是工业化或者是后工业化时期,地矿产业在国家经济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目前国内开设这类专业的学校不像其他专业广泛,人才也供不应求,所以就业率非常高,但是因为工作性质,地质类专业的就业条件十分艰苦,这一点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学校选择方面,全国各个省份的地质大学、石油类大学、矿产类大学非常少,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高校合并改名后,很多学校的名字已经不体现“矿产”“地质”等字样。所以,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校合并或者改名前的组成,同时也要针对行业变化情况(比如煤炭行业近几年震动就非常大)来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专业和就业方向。
安全工程主要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监测与检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相关方面的人才。安全工程主要服务于地质矿产类行业,但是有的学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也开设有化工、土木、交通、能源等行业方向。所以,安全工程开设的学校也要比地质类矿产类专业多。而从专业排名的角度讲,安全工程排名靠前的学校还是以地质矿产类大学居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部分毕业生也可以考取相应的安全评价机构或者政府相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
如果说地质类专业是找矿的,那么矿业类专业就是挖矿的。
矿业类专业招收的本科专业基本上都是各种矿产的实际操作专业。
采矿工程是所有矿产采集专业的总称,多年来,采矿业的工作者可以说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采矿工程承担着采矿技术的发展,使采矿操作作业处在安全、经济、高效的高质量水平的重任。采矿工程专业和自动控制、系统论、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的进展和采矿技术的巨大提高。而采矿业向自动化、环保化发展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趋势。大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住趋势。
学校介绍
河北地质大学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创办于1953年,是原地质部直属5大院校之一,是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任学校名誉校长。
河北地质大学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是由原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专业调整合并成立的二级单位,现有正、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5人,占全院教职工的95.6%,并有国家一级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建造师15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500余人。
学院设5个本科专业(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4个硕士点(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管理硕士),建有土木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国家级地学实验分中心、国土资源部河北临城环境地质野外观测基地、秦皇岛和临城两个野外教学实习基地,以及土力学实验室、工程项目管理仿真实验室、工程基础实验室、材料力学、岩石力学实验室等十多个实验室。
地球科学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较早设立的综合性地质院校地质系之一,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地质人才,被誉为“地质精英”的摇篮。现为一个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并举的二级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现有教职工共96人,其中专职教师83人,包含教授、副教授40余人,硕士生导师近80人,博士教师近80人,为河北地质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最多的学院。
学院大力发展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建设点;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300余人。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属重点高校。历经焦作路矿学堂、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是在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安全工程教研室和瓦斯地质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世纪60年代率先在全国开展瓦斯地质研究,首创瓦斯地质学科,在瓦斯地质与瓦斯突出防治、通风理论与技术、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系统决策与抢险救灾等领域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教授21人,副教授3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特聘教授4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4人,校一级太行学者1人、三级太行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6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
学院下设安全工程系、消防工程系2个教学实体单位,瓦斯地质研究所、瓦斯防治技术及装备研究所、化工安全研究所、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实验教学中心)5个研究所(中心)。
学院建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减灾防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设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2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239名,硕士研究生247名,博士研究生23名、在站博士后16人。
学院建设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于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5,是河南省唯一进入全国前五名的学科,在2015年获批河南省A类优势学科,第一期建设5年,每年省拨建设经费2000万元;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3,成功进入全国A类(A-)学科,成为河南省属高校唯一进入全国第一层次的学科。
学院建设有安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全工程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安全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安全与消防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4项质量工程项目。建成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煤矿瓦斯及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院士工作站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创始于1909年的采矿冶金门,1961年成立地质系,1995年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5年更名为资源环境学院。科学研究领域:煤与煤层(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遗迹学与地球生物学、煤炭微生物成气、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定量储层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5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6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100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555”人才2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9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5人,校一级、二级太行学者3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142名、硕士研究生247名、博士生36名、留学生3名、博士后19名。学院下设资源勘查工程系、地质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生物技术系、中心实验室和党政办公室、教学与科研办公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院团委。
学院设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环境类别下的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地学信息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以及土木水利类别下的水文水资源5个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2个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具有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6个本科专业和地质工程第二学士专业。
学院现有“煤田地质与瓦斯地质”国家级教学团队、“地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云台山国家级野外教学实践基地”、“煤田地质与勘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瓦斯地质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以及地球科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个国家级教学平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地球科学馆。学院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和“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等4个河南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为河南省古生物学会挂靠单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设有油气储运工程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油气储运工程、热能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专业硕士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工程硕士领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能源工程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海洋油气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油气储运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16年通过国际专业认证;石油工程专业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