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专业是在本科阶段几乎被玩烂了的专业。据我了解,外语类专业是所有专业中招收院校最多的,师范类大学有,综合类大学有,工科类大学有,甚至医科大学也有这一类专业。

我把外语类招生的院校分成了以下几种:

第一种,纯粹的外国语大学。

代表性院校主要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这一类大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国语语种开设得特别全,包括英、法、德、美、俄、日、韩等国家的语言。因为外语专业的专业性,毕业生往往受到不少企业的青睐。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将来想从事外语翻译等工作,高考分数也足够的话,这些学校是可以优先选择的。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用人单位到外国语学院招聘,它最看重的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哪方面能力?当然是外语能力!所以从这种学校毕业的外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做了本专业的相关工作。

第二种,各种各样的师范大学。

就是我们本章所说的学校。那么如果你在师范大学学习英语专业,不用想了,肯定当老师的希望更大一些。

第三种,各种财经大学。

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这种财经大学的英语专业是很有特点的,基本上都跟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有关。一般情况下,财经口、银行口和相关的外贸公司是比较喜欢去这种学校招聘的。因为学生在本科期间会多多少少接触一些经济管理知识,并系统地学习一些经济管理的专业术语,这对将来进入相关行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四种,校名有特点的学校。

这个我前面讲过(见第三章第四节),在这里不做赘述。

第五种,那些并非外国语大学的“985”或者“211”高校。

这些高校的特点就是名气大,但是英语专业排名并不是特别靠前,外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基本上要么与外语没关系,要么就是与外语弱相关。前面我也说过,很多大公司、大企业,在一些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岗位,是比较喜欢要名校的学生的,比如营销岗位、行政岗位,这些岗位专业性并不强,不是说必须学这个的才能干好。而有些国际化的大公司,其工作语言就是英语,这样的话,毕业于名校,语言能力又极强的人才就十分适合。

第六种,其他高校。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大家在选择语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域地区情况做出选择,尤其是小语种。比如,在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可能你选择俄语将来就业会比英语更有发展前景。而在环渤海经济圈,大连、天津、青岛附近,可能学日语或者韩语更吃香。在广东地区,非洲人和南美人比较多,法语、西班牙语又可能会特别重要。在西南地区的部分高校,甚至能在它们的招生专业中看到柬埔寨语、老挝语等超级小的语种,这些都是地区因素所导致的。

学校介绍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是辽宁省省属高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时为大连日语专科学校,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50多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文、兼收并蓄”的校训精神,遵循“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已经建设发展成为以外语为主,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

学校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内外考试组织管理机构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多语种外语培训基地、教育部指定的20余种专业考试的考点、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国家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单位、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院校、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有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连)、东北亚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亚美尼亚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拉美安第斯国家研究中心、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东北亚外交外事”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驻大连工作站。学校2004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第一批安全文明校园,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10月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在学校设立俄语中心,2010年9月获得“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下设21个教学单位,设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博士培养项目1个,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辽宁省一流学科,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校拥有40个本科专业,覆盖15个外语语种。其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朝鲜、翻译7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3个,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5个,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

全校在职教职工1062人,其中专任教师648人,聘请63名外籍教师。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级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0人。学校拥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21人。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是天津市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是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8所高等外语院校之一。

天津外国语大学前身之一是始建于1921年的天津工商大学,主体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先后更名为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1974年,学校恢复并改名为天津外国语学院,后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学校现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35个(外语语种33个),中文、新闻学等文学类其他专业以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门类专业26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获批天津市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本科建设课程15门。

学校拥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0个授权方向)。拥有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4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其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天津市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天津市一流培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接受国内高校青年骨干访问学者和一般访问学者资格。

数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在中国外语界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大师和翻译家,如钟作猷、金隄、朱万清、修刚、王铭玉等,学术薪火相传,积淀深厚。学校现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超过60%的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部分专业达到10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教学团队、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12个,天津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8位教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含副主任委员、分委员会主任委员)。70余人分别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等省部级及以上各类荣誉或称号。学校5个创新团队入选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建有天津市外事翻译人才储备基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专业设置历史最长、教学涵盖面最广、教师人数最多的二级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前身是1960年建校之初的外贸外语系,1994年,外贸外语系改名为国际商务外语系。1995年,撤系建院,成立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现有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国际商务英语方向,中英合作)、日语(商务日语方向)、法语(商务法语方向)、新闻学(经济新闻报道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商务汉语方向)7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和翻译硕士(MTI)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学院还设有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学英语教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设有8个研究中心:商务英语研究开发中心、外国文学研究所、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中西语言文化研究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国际贸易文献研究与翻译基地、爱尔兰研究中心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6人,其中专任教师166人,高级职称教师98人(教授15人、副教授83人),68人具有博士学位,另有11人博士在读。大多数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多位教师在全国学术团体或机构任职,包括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上海市外文学会等。学院聘有“东方学者”和“思源学者”各1名。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译、口译模拟(英语、日语、法语)、新闻模拟等实践教学课程,建有同声传译实验室和笔译实验室。学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外语频道(ICS)、WTO事务咨询中心、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策马翻译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了从本科到硕士层次的教育实习基地。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也是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单位、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单位、上海市外文协会理事单位、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单位等。

多年来,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与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多所知名大学确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教师交流培训机制,并推出了对外合作办学。

2016年,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同年,启动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英语专业“3+1+1”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深造机会,拓展学院国际化办学领域。

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建立师资培养合作关系,定期选拔优秀教师赴海外进修学习,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与法国图卢兹大学、克莱蒙商学院和日本县立广岛大学、国士馆大学等高校签署交换生培养协议,鼓励学生出国交流。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朝鲜—韩国学学院

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211工程”大学。学校招收外国语类专业的学院有2个:外国语学院、朝鲜—韩国学学院。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其前身是1949年设置的朝鲜语言文学系和1972年设置的朝鲜语系。延边大学在血缘、地缘、文化等方面与朝鲜半岛具有密切关联,因此,在东北亚环境中朝鲜—韩国学研究是延边大学的学术研究特色之一。为了充分彰显朝鲜—韩国学的价值和意义,成立朝鲜—韩国学学院,在文化边缘的地理环境中培养具有跨文化、多元文化特色的高级人才。学院设有朝文系、朝鲜语(韩国语)系、新闻系等教学机构和语言研究所、朝鲜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化教育院等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1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校长白山学者1人。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东语学院和俄语学院

黑龙江大学不像大多数的学校将所有的外国语专业放在一个学院,而是开设了3个不同的学院——西语学院、东语学院和俄语学院。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前身为1944年成立的延安外国语学校英文系,1957年发展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58年更名为黑龙江大学英语系,2003年成立西语学院,70余年的办学历史造就了学院优良的教学传统。学院现设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翻译(英语)共5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英语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始建于1964年,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1996年经黑龙江省教委批准,更名为东方语言文学系,2003年更名为东语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突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

东语学院现设有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3个专业,日语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成立于1964年,是黑龙江省内建立的第一个日语专业,也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日语专业之一,是省内日语学科中的领跑者。1983年成为省内第一、全国前列的日语专业硕士学位点,2011年取得博士学位点。黑龙江大学为省内高校中首家开办朝鲜语专业的学校,所有教师均有海外学习经历,大部分教师都是在韩国攻读的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韩国学研究动态,并与韩国学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韩国语教学和研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朝鲜语专业自2007年9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省内首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朝鲜语专业。阿拉伯语专业为东北三省高校中首家开办的专业。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重点大学,均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阿拉伯语专业硕士点,并于2014年开始招生。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是我党、我军自己缔造的最早的外语人才培养摇篮,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输送了大批高水平俄语人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抗美援朝和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分为俄语和翻译2个专业,一直把“服务国家战略”视为自己的崇高光荣与神圣使命,在新世纪继承传统,牢记使命,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实施对俄全面战略协作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为中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