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理学里面非常基础的学科,也是很多工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光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控制工程、电子通信工程等热门工科专业都是要用到物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样,如果你是物理学专业,不管是本科阶段转专业转到工科专业,还是考研跨专业跨到工科专业,都是相当方便的。
学校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天文学系、工程与应用物理系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单位组成。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吴有训、钱三强、钱临照、彭桓武、马大猷、朱洪元等人曾在各系担任重要职务并执教多年。现任院长沈保根院士,执行院长陈宇翱教授。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成立之时,所建立的13个系中与物理直接相关的有7个系,其中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及物理教研室是现在物理学院的主体源头。1964年,学校以学科为基础将全校合并成6个系,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更名为近代物理系,技术物理系吸纳了生物物理系、地球物理系而更名为物理系。1994年,学校成立了以加强学术交流为目标的理学院,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众多学科。2000年,在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系先后建成实体学院后,理学院成为实体学院,包括数学、物理、近代物理、天文与应用物理4个系。2009年,数学系析出,理学院更名为物理学院。同年,以光学学科及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为基础成立光学与光学工程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独立建制;天文与应用物理系更名为天文学系。2018年,工程与应用物理系成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现有固定教职工277人,其中教授105人,副教授115人。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万人计划16人,教育部人才计划17人(含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物理学院设有“严济慈大师讲席”“赵忠尧大师讲席”和“王绶琯大师讲席”,并聘请国内外近百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内建有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星系与宇宙学、近地空间环境、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微观磁共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学等8个中国科学院及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同时,物理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物理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物理学、天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量子信息科学5个一级学科,包含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生物物理11个二级学科,增设自旋物理学、医学物理2个学科方向。物理学、天文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16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天文学均为A+。2017年,物理学、天文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物理学、天文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先后获批 “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新设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拔尖计划2.0”,王绶琯天文科技英才班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各约300名。目前物理学院在校学生2551人,其中本科生1243人,博士研究生522人,硕士研究生562人,基础课代培研究生224人。物理学院本科毕业生约80%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继续深造,博士毕业生约3/4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物理学人才培养重镇。在我国学位制度建立最初10年(1990年前)所授予的454名物理学博士中,物理学院培养了51位,其中范洪义博士是首批获学位的18位博士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施行的“中美联合招收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10年共选拔919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毕业生最多,达219人。自1999年教育部组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以来,物理学院共有13篇物理学与天文学博士论文入选,占此两学科入选总数的1/9。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赵忠贤、朱清时、何多慧等18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子义、常永福等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以及文小刚、潘卓华、周冰、谢心澄、林海青、许怒、赵政国、侯建国、翁征宇、王力军、斯其苗、崔伟、赖东、陈仙辉、毛淑德、常进、杜江峰、葛健、潘建伟、庄小威、段路明、李巨、封东来、李传锋等众多活跃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中青年学者。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西北大学物理学科肇始于1923年,抗战时期与迁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的物理学科合并构成了西北联合大学物理学科,1937年成立物理学系,著名物理学家张贻惠、岳劼恒、江仁寿等教授曾担任系主任,吴锐、龙际云、张佩瑚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执教于此,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展物理学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中心。2013年12月,在物理学系、现代物理研究所、光子学与光子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物理学院。
学院是全国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站单位之一。现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涵盖9个二级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4个本科专业均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培育项目;拥有国家级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基金委理论物理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物理学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安市高功率固体激光及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15人、专业技术人员13人、行政教辅人员1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01人,占88%。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人、陕西省人才25人、校级人才28人,有陕西省量子物理“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