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等,但反复咳嗽、喘息不一定是哮喘,比如,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也表现为喘。这么看,从症状去诊断疾病显然不靠谱,那还有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实是哮喘,而不是各种类型的支气管炎或肺炎呢?
在临**,我们诊断儿童哮喘一定要有如下条件: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或呼吸道感染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散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后15分钟,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增加≥12%。
②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后)≥13%。
符合第1~4条或符合第4条和第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典型表现——喘息本身不是哮喘特异性症状,且哮喘的诊断是除外性诊断。除外性诊断,意思是说这个疾病缺乏特异性或足够的诊断依据,只有在排除其他疾病之后,才能做出诊断。说得再通俗点:哮喘不能一下就诊断出来,有时需要先抗哮喘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这叫诊断性治疗,如果治疗后明显好转,那就支持哮喘的诊断,如果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那就考虑做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或排除哮喘。
既然没有特异性诊断指标,那是否意味着不用检查呢?
不是的。检查的目的,不是找哮喘的特异性指标,而是找病因,这样的喘息或咳嗽是过敏还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是否存在肺功能下降等。这有利于排除其他疾病,评判疾病的严重程度,最终目的是诊断哮喘。
既然诊断不清,为什么不把检查都做完再给药?
医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考虑风险与获益哪个更多。有些年龄小的孩子不配合检查,就做不了,如肺功能;有些检查可能有一些不良反应,如X线检查;有些检查会让孩子不舒服,如纤维支气管镜、胃食管pH监测等。因此,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首先选择一些无创的检查,如果孩子太小不能配合做这些无创的检查,高度怀疑哮喘时就会先给治疗,再观察效果,而不一定把所有检查都做了。
血常规检查的必要性
在检查项目中,血常规检查肯定是少不了的一项。
在日常检测项目中,血常规是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吞噬作用,是引起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变态反应的关键细胞,在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如果儿童外周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则可初步判断患儿存在过敏的情况,结合临床间接协助诊断哮喘。
肺功能检查的意义
肺功能检查是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确定哮喘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及检测疗效等方面有重要价值。肺功能检查采用物理检查方法,对身体无损伤,具有敏感度高、可重复检查、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与X线胸片、CT等检查相比,肺功能检查更侧重于了解肺功能变化,包括肺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等。对哮喘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主要是了解有无气道可逆性阻塞、阻塞程度及气道高反应性程度。
临**常用的肺功能检查包括:
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是评价气道阻塞可逆程度的检查。对疑诊哮喘儿童,如出现肺通气功能降低,可考虑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 如果肺通气功能未见异常,则可考虑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其气道反应性。目前,临**采用吸入组胺、乙酰甲胆碱、高渗盐水等方式激发。
最大呼气流量变异率监测包括日变异率及周变异率监测。计算日变异率要求测定清晨6—8时及晚上6—8时的PEF;计算周变异率要求测定每天清晨及晚上的PEF。变异率阳性是支持哮喘的有力证据。
其他 根据患儿年龄及检测目的不同,可以选择肺容量通气功能测定、脉冲震**肺功能测定、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等。
如果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日间变异率≥13%均有助于确诊哮喘。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胸片)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在哮喘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绝大多数缓解期哮喘患儿常规胸部X线检查表现正常,仅有约10%表现肺纹理增多;哮喘发作期,多数患儿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和肺气肿,部分患儿可见肺内片影;过敏性肺炎患儿胸片可见浅淡阴影且具有游走性;如哮喘合并有感染,则胸部X线检查可出现炎性浸润影;如哮喘合并气胸和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可完善胸部X线检查确诊,并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转归。胸部X线检查尤其对婴幼儿和病情重者非常重要,可协助了解病变的范围、程度及有无肺炎并发症。
具体是否需要该项检查及结果判断,需要哮喘专科医生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等综合判断。
推荐进行过敏原测试
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的个体,称为“过敏体质”,医学上又称为特应性。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出生后常常表现为容易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哮喘等,有的则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可发生药物性皮炎,甚至剥脱性皮炎。临**我们发现,大多数患儿的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史。过敏原检测的目的是用来明确过敏原,指导患儿避免过敏原、制定免疫方案,有助于预测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
过敏原检测项目较多,下面介绍常见的过敏原检测。
体内特异性检测 即皮肤点刺试验,具有简洁、特异性高的特点。包括食物组过敏原检测,具体项目有花生、牛奶、鸡蛋、虾、蟹、黄豆等,该检测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仅过敏原检测阳性只能说明患者可能对该食物过敏,若患儿在食用该食物后确实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则应尽量避免食用该食物。还包括吸入组过敏原检测,具体项目有屋尘、棉絮、枕垫料、螨、多价真菌、花粉等。
体外特异性检测 即血清总IgE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具有敏感、特异性高、精确、不受服药影响的优点。适用于无法皮肤试验、有抗原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史(皮试有危险的)、皮试不能检测到的抗原等。
一般来说,对于所有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均推荐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测定,以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过敏原检测阴性不能作为排除哮喘诊断的依据,需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由于每个患儿哮喘的表现各异,如果医院的诊疗设备不全,也会加大哮喘的诊断难度,故建议家长在患儿反复咳嗽,且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带患儿到哮喘专业门诊明确诊断,以免误诊、漏诊,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