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在诊断那一行你会看到肺炎并不是诊断名,取而代之的是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或急性肺炎等。这是因为,在临**小儿肺炎可按病理、病因、病程、病情、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及肺炎发生的地点进行分类,诊断的时候,分类越清,越有利于治疗。家长了解一些肺炎名称,也能间接了解宝宝患病的大致部位和严重程度。
病理分类
大叶性肺炎 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多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
支气管肺炎 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最常见为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间质性肺炎 主要病变表现为支气管壁、细支气管壁及肺泡壁的充血、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呈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及肺间质炎的改变。
病因分类
病毒性肺炎 能引起肺炎的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首位,其次为腺病毒(3、7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鼻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肠道病毒等,以及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细菌性肺炎 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军团菌等引起的肺炎。
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所致,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
衣原体肺炎 由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引起。
虫原性肺炎 包括肺包虫病、肺弓形虫病、肺血吸虫病、肺线虫病等。
真菌性肺炎 由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组织胞浆菌、隐球菌、肺孢子菌等引起的肺炎,多见于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菌药物者。
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 如吸入性肺炎(由于羊水、食物、异物等吸入引起)、坠积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病程分类
急性肺炎 病程<1个月。
迁延性肺炎 病程1~3个月。
慢性肺炎 病程>3个月。
病情分类
轻症 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
重症 除呼吸系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外,其他系统亦严重受累,如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轻症肺炎与重症肺炎的区别如表6-1所示。
表6-1 轻症肺炎与重症肺炎的区别
注:呼吸明显增快判断标准为婴儿>70次/分;年长儿>50次/分。
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典型肺炎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肺炎。
非典型肺炎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某些病毒等引起的肺炎。
肺炎发生的地点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又称医院内肺炎,指患儿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入院≥48小时发生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感染而于出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诊断肺炎的方法和意义
小儿持续高热4~5天或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加重,呼吸急促,面色差,精神食欲差,夜卧不安,就要警惕肺炎可能,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肺炎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必要时肺部CT检查)和外周血检查、痰病原学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等。
1.胸部影像学检查
根据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可判断肺内炎症的范围(大叶性、小叶性、肺段、弥漫性),可能的性质(实质性、间质性、肺不张等)及有无肺部并发症(胸腔积液、气胸、坏死等),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及其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痰病原学检查
主要包括痰涂片及抗酸染色、痰细菌及真菌培养、痰病毒分离。对收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尤其是经验治疗无效及有并发症的重症患儿,应积极开展微生物诊断寻找病原,指导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明确支原体肺炎,可以检查支原体抗体的效价,效价越高,确诊的可能性越大。
4.支气管镜检查
儿科软式支气管镜术已成为儿科呼吸疾病诊治中安全、有效和不可缺少的手段,能直接镜下观察病变、钳取标本、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吸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检测,也能在支气管镜下进行局部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儿科支气管镜术对于儿童重症或难治性肺炎的诊治是有帮助的,尤其对痰液堵塞合并肺不张患儿疗效显著。文献报道,对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经常规静脉抗感染治疗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好转,甚至肺不张阴影更加密实的患儿,建议早期行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洗治疗。
5.外周血检查
①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传统的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是否为细菌感染的筛查工具。但近来研究证实,单独应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作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筛查工具既不敏感,也非特异。因此,对于CAP患儿,不能单独应用二者来预测细菌或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②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或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ESR、CRP、PCT浓度明显升高对小儿细菌性肺炎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但这些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区分细菌及非细菌病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难以得出一个折点标准。当CRP和ESR都增高,而WBC不增高时,应该考虑支原体肺炎的可能。
③血氧饱和度测定:低氧血症是CAP死亡的危险因素,住院CAP患儿常存在低氧血症,因此,所有住院肺炎和疑似低氧血症的患儿都应监测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测定提供了非侵入性检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手段。动脉血气分析为侵入性检查,是判断呼吸衰竭类型、程度及血液酸碱失衡的关键指标,可据病情需要选择。
有些肺炎患儿在入院后,除进行血常规、炎性指标及病原学的相关检查外,还会被要求做肝肾功能、血生化、二氧化碳结合力、心电图等一系列相关检查,那么,这些检查是不是过度检查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肺炎除了呼吸道病变外常合并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部分治疗肺炎的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受损,故需监测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及时予以处理。肺炎患儿易发生拒食、呕吐、腹泻等,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新生儿或小婴儿还可能会发生低血糖,故需要完善血生化检查。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有助于判断血浆酸碱失衡的病因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纠正酸碱失衡,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病情好转。如肺炎患儿存在烦躁、嗜睡、昏迷或抽搐,除完善上述检查外,还需完善头颅CT、腰椎穿刺脑脊液等相关检查,以排除颅内占位性疾病、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由此可知,医生在对肺炎患儿进行常规的病原学检查以外,还会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达到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