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低估的鼻炎(1 / 1)

秋天空气干燥,气温渐凉,是鼻炎的高发季。作为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疾病,鼻炎不仅危害大人的健康,对体质弱的孩子来说也是一大健康隐患。由于鼻炎的常见症状有很多,又与感冒相似,如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一旦将鼻炎误认为是感冒,会很容易耽误治疗。

正常情况下,鼻子通过打喷嚏、流鼻涕等功能,防止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入体内。但是如果遇到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鼻腔的防御功能就会降低,细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得以长时间停留于鼻腔内并大量繁殖,此时容易引起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临床表现为鼻塞、流鼻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儿童鼻炎主要有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其中急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最常见。

很多人都觉得鼻炎很难治,其实不然,急性鼻炎还是很好治的。

急性鼻炎 可以说是“伤风”“感冒”,如果治疗得当都可以治愈。

慢性鼻炎 如果急性鼻炎治疗不彻底,病变迁延不愈,持续4周以上,造成炎症反复发作的鼻黏膜及黏膜下的慢性炎症(表现为间歇和交替性鼻塞、鼻涕明显增多),就会变成慢性鼻炎。慢性鼻炎在治疗上就没有急性鼻炎那么简单了。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黏膜长期炎性充血、水肿,鼻黏膜、黏膜下,甚至骨质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纤毛功能减弱,从而形成慢性肥厚性鼻炎。这个类型的鼻炎通常伴有鼻部以外的其他症状,如头痛、失眠等,治疗难度更大,如果有必要还会做手术。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区别如表3-1所示。患有慢性肥厚性鼻炎,稍有感冒就会频繁鼻塞,由于鼻腔黏膜肥厚,鼻腔很容易闭塞,容易引发孩子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也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是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这个疾病会在后面的章节具体讲解。

表3-1 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要点

当然,鼻炎还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因为儿童比较少见,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从不同程度的鼻炎分型上可以看出,没有第一次的急性鼻炎,就没有慢性鼻炎,更不会有慢性肥厚性鼻炎。而不同类型的鼻炎,它们都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如果不服药就会一直处于“发病”状态,它们一定是先有诱发因素才会出现鼻黏膜的高反应性。

儿童鼻炎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大多数发生在秋冬季节,因为冬季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儿童的免疫机制还不完善,抵抗力相对较低,极易患上鼻炎。

我们的生活空间弥漫着各种细菌、真菌、螨虫,甚至病毒,不同人处在相同的空间,有人就会生病,有人则不会,区别就在于不同个体的免疫力不同。比如,冬天大家一起出门,遇到冷空气的刺激,有人就会打喷嚏,有人就不会。这就是治疗鼻炎必要的一个条件——提高免疫力。

我曾经遇到一位上小学的男孩,他平时不怎么爱吃饭,体质相对比较弱,时常感冒。以前感冒的时候也没什么特殊情况发生,就是流鼻涕、鼻塞、乏力、说话有鼻音,吃感冒药就能好,好了之后也挺正常的。但他就是爱感冒,班里有一个人感冒他也会被传染,天冷的时候,不用别人传染也感冒。随着感冒次数的增多,小男孩每次感冒的时候鼻涕明显增多,鼻塞的时间明显延长,而且感觉鼻子里有鼻涕就是擤不出来,晚上睡觉也会憋醒,睡不好还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吃了感冒药,症状也不减轻。后来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家长看着孩子难受,就到耳鼻咽喉科挂号,孩子被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建议手术。因为感冒避免不了,只要孩子感冒,鼻黏膜就会水肿,一旦鼻黏膜水肿,鼻腔就是闭塞的。如果做手术的话,如下鼻甲黏膜下骨切除术,可以将下鼻甲骨质部分切除,保留下鼻甲黏膜和黏膜下组织,这样就可以达到减容的效果,一旦感冒后黏膜再次水肿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把鼻腔全部堵住,还可以用鼻子通气、流鼻涕。

这就是一个抵抗力低引起鼻炎的典型病例,如果孩子能多运动,吃饭不挑食,身体强壮一些,我想鼻炎也不会那么轻易就黏上孩子。

在临**,我们见过很多类似感冒的鼻炎,它们实在太像了,如何将鼻炎从感冒中抽离出去也是我们医生随时要考虑到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就是:

☆遵医嘱服药的情况下,感冒通常7天左右就会好,鼻涕有一个从清水鼻涕→浓鼻涕→白鼻涕的过程,流鼻涕的时间应该在确定感冒好了之前。如果流鼻涕时间长,就要警惕鼻炎的可能。

☆感冒也会有鼻塞,但随着感冒病程的发展,鼻塞时间不会太长,而且第二天清晨不影响擤鼻涕。如果感觉鼻子里有鼻涕,但擤不出来,就要警惕鼻炎的可能。

☆变应性鼻炎通常不会有感冒的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症状单纯是鼻部症状也要警惕鼻炎的可能。

我们医生做医学科普的目的不是让大家都成为医学专家,只希望大家对一些常见疾病有一点基本的认识,在宝宝感冒流鼻涕、鼻塞的时候,能想到是否患鼻炎,然后积极地去就诊,避免疾病肆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