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小品文(1 / 1)

第一节 小品文的意义

从外形的长短上说,二三百字乃至千字以内的短文称为小品文。前几章所讲的记事、叙事、说明和议论等,是从文的内容性质上分的,长文和小品文只是由外形而定。因此小品文的内容性质全然自由,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写景,毫不受何等的限制。

小品文,我国古来早已有了,如东坡小品就很有名;普遍的所谓“随笔”,也可看作小品文的一种。近来在各国,小品文更盛行,并且体裁和我国的向来的所谓小品文大不相同。现在的所谓小品文实即Sketch的译语。大概都是以片段的文字,表现感想或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的。例如:

雪夜

从早晨就暗淡的天,一到夜就下了雪了。由窗隙钻入的寒气冷到彻骨,好像是什么妖魔用了冰冷的手,来捉摸人的头颈似的。才将夜饭碗盏收拾好的母亲,在灯下又开始做针线,父亲呢,一心地看着新闻。饭毕就睡了的小妹,好像是日间跑得太厉害了,时时在被窝里发出惊叫来。

雪依然没有止,后园里好几次地有竹折断的声音。夜不觉深了,寒气渐渐加重,连远处传来的犬吠声,听去也觉得分外地带着寒森凄清了。

(写景)

红蜻蜓

就枯草原上卧了,把书翻开,忽然飞来了一个红蜻蜓,停在书页上面。头影一动,就好像触怒了它的样子,即刻飞去了。飞也不远,仍旧回到原处。我寂然不动地看它:尾巴缓缓地孑孑地动着,薄薄的两只翼翅,尽量伸张,好像单叶式飞行机的样子。不时又闪转着那大而发光的眼睛。

在晚秋的当午的强烈的日光中,红色的蜻蜓,看去却反觉有点寂寞。

(状物)

田畔

倦了在田畔坐息,前面走过了穿着中学制服的学生们,仔细一看,是K君与N君。他们不知道我在这里,一壁走着,一壁高声地谈着。

唉!唉!在小学校的时候,我比K君、N君成绩好得多,先生也说我是有望的少年,只为了贫穷,就这样朝晚与田夫为伍。我难道竟以田夫过这一生吗?

那未免太悲哀了!但是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心如沸了!虽自己不愿哭,眼泪已流下颊上了!

(抒情)

鸡告诉我们天地的觉醒,但所告诉的并不一定是光明。

鸡的第一次开声,是夜的最黑暗的时候。

鸡在深暗中叫,鸡是在深暗中叫的!

(议论感想)

读者读了上面的例,当可明白小品文是怎样的东西了。小品文虽然也有独立制作的,其实多散见于长文中。有名的文学作品中含有小品文极多,几百页的长篇小说,也可看成小品文的连续。在近代作品中,果能节取,随处可得到很好的小品文范例。例如:

风雨的强度渐渐地退减,不久,就只剩了雾样的非常美丽的细雨。云的弧线一点点地透升上去,长而且斜的日光,即落在地上了。从云的裂缝里,露出一条碧色的天空,这裂缝次第展开,像个揭去面纱的样子;既而澄净深碧的天空就罩住世界。新鲜的微风拂拂地吹着,好像地球的幸福的叹息,掠着湿雨的小鸟的快乐的歌声,可从田野森林间听得。

——莫泊桑《一生》

从黎明起,平常所没有的凝然而沉的浓雾,把一切街道闭住了。这虽若干地轻微透明,不至于全看不见东西,可是在雾中行走的人们,都已浸染着了那不安的暗黄色;女人脸上鲜活的红色以及动人目的衣服花样,都好像隔了一层黑的薄纱,在雾中有时茫然地暗,有时豁然地鲜明。南首天空,在蚊帐样的黑云里,藏着日脚很低的十一月的太阳,比地上远来得明亮;北首则到处沉暗,好像低挂着大大的幕,下面昏黄而黑,物象分辨不清,几同夜间一般。于这沉滞的背景中,模糊地浮出着薄暗的淡灰色的屋宇,在秋天已早荒废了的某花园的门口竖着的两圆柱,看去宛像死人前面列着的一对的黄蜡烛……

——安得列夫《雾》

祖母死后数年,父母也都跟着做了这墓中的人,到现在已星霜几易了。墓碑满了藓苔,几乎看不出文字,虽默然地立着不告诉我什么,但到此相对,不觉就如目见墓中人一样。他们生前的情形,都一一不可遏地奔到我心上来:祖母驼圆了背在檐下曝日的光景,父亲的将眼鼻并在一处打大喷嚏的神情,母亲着了围裙浆洗衣服的样子,都显然地在我眼前浮出。

飒然地风来了,树叶瑟瑟地作声。明知道只是树叶的声音,然在我无余念的人的耳中,好像是有一种曾听见过的干皱的沙音,快活的高声,和低而纤弱的喉音,纷然合在一起,在那里忙说着什么似的。忽然间声音一停,以后就寂然了。

我的心也寂然了。从这寂然的心坎中忽然涌起了怀慕的心情,不觉眼中就含了泪了。唉!如果可以,我愿就这样到墓中去,不再返尘世了!

——二叶亭四迷《平凡》

以上不过就近代外国文学作品中略举数例,这样好的小品文,在我国好的文学作品中当然也很不少。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放牛,和《水浒传》中的景阳冈一段,都可作小品文读的。读者只要能留心,就可随处得着小品文的范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