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雍正帝的后宫真的是《甄嬛传》吗(1 / 1)

电视剧《甄嬛传》的走红,让大家看到了雍正帝的后宫,剧中的雍正被各种女人算计,而且还是个“绿帽王”,先后被果郡王和温太医给“绿”。唉!可怜他身为九五之尊,竟被甄嬛等妇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可悲!可叹!

有很多人看了这部剧,一去故宫就开始把各种宫和剧情相联系:

“哇!原来翊坤宫长这样,华妃住得也不怎么好嘛!”

“景仁宫好破,乌拉那拉皇后住的地方真不好!”

“甄嬛的碎玉轩在哪里啊?”

简直是把电视剧当成了正史来看!

其实《甄嬛传》就是一部艺术创作,真实的雍正后宫风平浪静,几乎没有那些烧脑的宫斗戏码。接下来,我们就以剧中的三大主角,甄嬛、华妃和那拉皇后为线索,揭开雍正后宫的真实面貌。

《甄嬛传》最大的“反派人物”并不是华妃,而是喊着“臣妾做不到”的皇后乌拉那拉氏,剧中的她阴险狡诈,善于“借刀杀人”,比如借安陵容之手,害甄嬛小产;借齐妃之手让宁贵人不孕。表面上,她温柔贤淑,背地里简直是个“毒妇”。

她的形象也连累了景仁宫,很多游客到这儿来,总是会骂上两句:“那个乌拉那拉氏就住这儿,坏女人宫殿!”其实在正史中,雍正的中宫皇后,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可不是工于心计之人,相反,她大度、善良、温柔,心肠也不坏。

那拉皇后是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出身高贵,自幼饱读诗书,生得也是温婉大方,当年康熙挑儿媳时,一眼就相中了她,指为皇四子胤禛的嫡福晋。

和《甄嬛传》里“两面三刀”的形象不同,正史里的那拉皇后是个几近完美的女人。首先,她不玩宫斗,身为六宫之主,她时常提醒宫里的姐妹们要团结,别为了争宠耍心机、玩手段。

其次,她很孝顺,身为儿媳,她侍奉公公康熙和婆婆德妃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同时,她也不喜金银玉器、美食华服,生活上很简朴,她曾令膳房每次做饭菜都不要太多,万一有剩的,别直接倒掉,可以分给宫人们吃。

康熙三十六年(1697),身为嫡福晋的那拉氏生下了胤禛的第一个孩子,并取名“弘晖”,晖,带有希望之意,这不仅是他们爱情的结晶,还是他们的希望。可惜,这个“希望”仅仅活到八岁就去世了,可想而知,当时的那拉氏几近崩溃,她哭得昏天黑地,自此身体也变得不太好。

关于那拉氏的结局,《甄嬛传》里说她禁足景仁宫,其实在正史中,她于雍正九年(1731)因病去世。当时的雍正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国丧,最后给她定谥号“孝敬”,“敬”有恭敬、尊敬之意,这也算是雍正对她一生的评价。

《甄嬛传》里的第二反派是翻着白眼、喊着“贱人就是矫情”的华妃,剧中的她飞扬跋扈,恃宠而骄,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不过在正史中,华妃的形象可不这样,她有点像清宫版的“林黛玉”。

华妃的原型是敦肃皇贵妃年氏,汉军镶黄旗,她的父亲是湖广巡抚年遐龄,两个哥哥分别是广东巡抚年希尧和川陕总督年羹尧,这么看,年氏确实出身豪门大户,家世显赫。

康熙年间,她成为皇四子胤禛的侧福晋,地位仅次于嫡福晋那拉氏。初入王府,她就很得宠,并且子女众多,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皇四女,五十九年(1720)生皇七子,六十年(1721)生皇八子,雍正元年(1723)生皇九子。

三子一女,可见雍正对她的宠爱,不过这四个孩子都没能养大,全都夭折,也是个可怜的母亲。

年氏在雍正登基后即被册封为贵妃,是宫中的二把手,可她并没有和皇后对着干,相反,她柔柔弱弱,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好像是清宫版“林黛玉”。

年氏的哥哥年羹尧因为有功,被皇帝信任,所以恃宠而骄,常做些僭越违制的事儿,而年氏也因此常常担惊受怕,宫中生活如履薄冰,每每有家书递进宫里,她总是先呈给雍正。有一次,她见哥哥家人们的穿戴如同国家命官一般,谨慎的她将此事告诉了雍正,并表示了对哥哥僭越行为的不满,雍正帝听后很感动,对年氏也更加宠幸。

雍正三年(1725),年贵妃病重,雍正担心得不行,他亲下谕旨,加封其为“皇贵妃”,希望能“冲喜”,结果刚过七天,年氏就去世了,连册封礼都没来得及举行。

《甄嬛传》中的主角甄嬛,历史上的原型是乾隆的母后孝圣宪皇后,关于这个女人,谜很多,比如她的身世、她是不是乾隆的生母等等。《清史稿》中这样记载:“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她13岁时被赐给皇四子胤禛为格格(侍妾),后来生下弘历,雍正登基后,她被升为熹妃,再晋贵妃,儿子乾隆即位后,被尊为崇庆皇太后。

她长相一般,据说是方盘大脸,女人男相,康熙曾称她为“有福之人”,不知道这个“福”是因为她生了弘历,还是因为她长得很有“福相”。

“甄嬛”的一生确实很有“福”,自从儿子登基为帝后,她享尽人间荣华,乾隆带着她下江南、巡五台、登泰山,游山玩水,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最后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卒于圆明园长春仙馆,享年86岁。

雍正帝的后宫和《甄嬛传》描绘的完全不同,剧中的三大宫斗主角也与历史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在看清宫剧时,切勿将其当作正史,剧始终是剧,是一种“艺术加工和创作”,看个高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