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的次数多了,总能听见各种奇怪的讲解,不过要说最奇怪的,莫过于在养心殿听到的那次。记得当时一黑脸大哥刚走到养心门就特神秘地讲道:“看见这个中间带孔的玉璧了没,这个是当年奶妈给皇帝喂奶用的,因为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奶妈得将**穿过玉璧让小皇帝喝奶,不能让他见脸!”这里说的玉璧就在养心门前。
粗听起来,还真有那么点道理,但细想想,漏洞百出,皇帝那么小,抱到这儿风吹日晒地吃奶,着凉了怎么办?而且养心殿是成年皇帝住的地方,小皇子们还在襁褓之中,怎么可能抱到这里来喂奶呢?
这块玉璧叫作“铜嵌玉插屏”,它的屏面和底座都由铜铸成,屏心处安了一大块素面的玉璧,周围还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之所以放在养心殿门口,主要和养心殿以及殿里的某个人有关。
养心殿可谓是紫禁城里“逆袭成功”的典范,明朝时,它默默无闻,记载不多,唯有两次大事让它露了露脸:一次是嘉靖皇帝为了炼丹,曾在养心殿建过一座砖石无梁殿;第二次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万历皇帝因为住在养心殿而逃过了乾清宫的大火。
清朝时,养心殿开始“崭露头角”,渐渐有了皇帝的“皇气儿”,首先是顺治皇帝曾在此临时居住,驾崩也在这里。
康熙皇帝还将养心殿的西暖阁变成了自己学习西方数学的教室,有时召传教士来此授课。同时他还在这里设立了“皇家百宝加工厂”—造办处,负责御用物品,比如金器、玉器、铜器、绘画等物品的制造和加工。据说当时的养心殿聚藏了很多珍宝,有一种“夜光木”最为神奇,它长于塞外的深山之中,能在黑夜发出荧光,“其光可照明”,有了它,养心殿的蜡烛钱都省了。
不过让养心殿大放光彩的是雍正皇帝,当年继位后,他决定搬到养心殿居住,自此,清朝的后七位皇帝都在这里办公、居住,一瞬间,养心殿成为清朝的政治、军事和权力机构的中心。
养心殿在清朝是皇帝的卧室兼办公室,他们常坐在最正中的龙座上批阅奏章,发布旨意和政令,有时批着批着累了,便会抬起头来转转脖子,让颈椎放松下,这一抬,眼光最先看到的就是和他们对着的这块大玉璧。
看着它,皇帝也许会自责一下:“我怎么能休息呢!整个国家那么多事,不能偷懒!”我们常说“面壁思过”,养心殿这里的“壁”是“璧”,皇帝看着它就是在“思过”,它警醒着皇帝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是否真的在为老百姓做好事。
同时,这块玉璧上雕有八条龙,中间圆孔正对殿内宝座上的皇帝,恰好暗含皇帝为第九条龙,乃真龙天子之意!
玉璧为祭天之礼器,在《周礼·春官宗伯》中就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这件玉璧内圆外方,象征天圆地方,实则也是提醒皇帝要心系天下,关心江山社稷。
《孟子》里曾写道:“养心莫善于寡欲”,此即为养心殿之得名,它告诉帝王,修身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欲望。有时我总在想,身为帝王,“寡欲”是件极难的事,就像这块大玉璧,它时刻提醒皇帝要反思自己,造福天下,这不也是一种“欲”吗?如果帝王真的没有任何欲望,那国家会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