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交泰殿的25个黄盒子里藏了什么(1 / 1)

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有一个亭子模样的小宫殿,它叫“交泰殿”。“交泰”二字取自《周易》:“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交,泰。”大意就是说,只有天地相通,阴阳二气相交,万物才会和谐。

这个名字很符合它的“角色设定”:乾清宫是皇帝正宫,代表男人、阳;坤宁宫是皇后正宫,代表女人、阴;交泰殿刚好在它们之间,象征着男女结婚,**生孩子,这样才会有绵延不绝的人类,同时它还隐含着帝后必须和睦相处,宫闱太平,天下才会安宁的意思。

交泰殿在明、清两代是皇后在节日接受妃嫔、福晋、命妇们朝贺以及皇子们行礼的最高级别场所,据记载,这里还是明朝皇帝皇后过“夫妻生活”的地方。顺治时,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的教训,他特意在交泰殿立了一块铁牌,上书严禁太监干政的戒令。

现如今的交泰殿里有三个东西特别惹眼。一个是大殿左边放的“古代水表”—铜壶滴漏,一个是大殿右边放的大自鸣钟,据说给这个钟上弦一次,它可以连续走一个月,钟声可达乾清门外。

最后一个就是大殿内放了一圈的黄盒子。数一数,总共25个。很多人看到它们都特想知道里面藏的东西,记得曾有一个小朋友就眨巴着大眼睛,痴痴地问我:“叔叔,这些盒子是放了龙珠吗?集齐25个可以召唤神龙。”

里面没放龙珠,但放了比龙珠更重要的东西,集齐它们,整个国家就是你的!这些“东西”实际上是皇帝的印章,即宝玺。

皇帝发布的诏书或者敕谕,都得盖上印章才能生效,这些大印象征着国家政权。清初,皇宫里玉玺的管理非常混乱,据说有39方。后来有“处女座情结”的乾隆实在是看不下去,就亲自核定玉玺的数量、材质和用途,最后定为25方并存放在交泰殿内,如今这些黄盒子就是放印玺的“宝匣”。

为什么会核定为25方呢?这个数字在乾隆心中有两层含义:

第一,根据《周易》中“天数二十有五”的说法,25是天数。古人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将自然奇数1、3、5、7、9相加,得数就是25,阳中之阳,象征天命所归,所以皇帝们都把25作为幸运数字。

第二,如果只是简单用幸运数字25来定宝玺数,那乾隆自己都会觉得不够高级,实际上,这个数字还蕴含着更深的含义。在嘉庆元年(1796),也就是乾隆86岁高龄时,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匣衍记》,里面清楚地说明了自己定宝玺数为25的真正用意,他说自己是想学东周,“密用姬周故事”。

乾隆的历史课一定是满分,他对历朝历代的享国时间背得特熟,经过他的“计算”,原来在清之前,所有朝代里享国时间最长的是东周,当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开东周王业得传25代,为历史之最,而清王朝是从东北迁都到北京,和周平王迁都异曲同工,所以乾隆心想:“我这大清江山如果能传25代也是相当可以了!”

可以看出,乾隆不仅历史满分,哲学也学得不错,他有着正确、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他深知历史的发展是前进的,没有哪个王朝能永远存续,所以大清能像东周那样有25代足矣。

一定要活25代!一定要活25代!抱着这样的“理想”,乾隆不仅在交泰殿设了25枚宝玺,而且连存放皇帝朝珠的宝匣、存放帽冠的大柜以及放“家谱”玉牒的柜子也全都做成25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清从顺治到最后一代溥仪,总共传了10代,别说25代,连15代都不够就灭亡了。

每次看着这25个黄盒子,我其实心里还挺佩服乾隆,他能够正视王朝的更迭、历史的交替,作为皇帝,他有如此理性、清晰的头脑,真是难得,而且也需要勇气,至于他平时写的那些“亿万斯年永垂不朽”“万岁万岁”的赞词,也只不过是些场面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