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在王守仁尽力宣讲他那知行合一的良知之学的时候,京城里一位老臣悄没声儿地致仕了。
这位大臣名叫李士实,江西永丰人,成化二年进士,三朝老臣,如今官拜都察院右都御史。这个人颇有智谋,而且脾气出了名地随和,温存宽厚,肚量大,能容人,在朝堂上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儿。虽然掌管都察院好几年,可李士实城府很深,跟谁也不结仇。平时能诗善画,尤其一笔草书写得瘦、丑、险、怪,别具风味。
李士实交游广泛,十分活络。内廷里以前的刘瑾、现在的张永他都打得着交道,外朝中早先和李东阳以诗文相交,后来跟杨廷和也成了朋友,正德皇帝抛弃刘瑾之后,开始宠幸大总管钱宁和边关将领出身的勇士江彬,李士实很快就和这些皇帝驾下的新宠混熟了。
其实李士实年龄不算老,身子骨儿也硬朗,还能在都察院干个十年八年,可他忽然起了归隐林泉的心思,请求致仕,已经获准。临出京之前到处拜会朋友,第一个去拜访的,就是锦衣卫指挥使钱宁。
钱宁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就在大太监钱能家里当仆役,干杂活,没名没姓,只取了个小名叫“富宁儿”。因为这孩子聪明勤快,钱太监挺喜欢他,就认他做了干儿子,从此被人唤作“钱宁”。老太监钱能以前也是宫里的红人,钱能死后,钱宁荫袭了一个锦衣卫百户的职位,因为他是太监的“干儿子”,认得刘瑾,就靠着巴结刘瑾混到了正德皇帝身边。
那时候正德皇帝正宠幸“八虎”,身边全是一群太监围着。这帮不男不女的阉人身上有一股子扭怪酸丑让人不喜欢的样子,只有这个锦衣卫百户钱宁身上没那副恶心样儿,而且从小练武,能骑善射,人又精乖,天生是个巴结人的材料,正德皇帝挺喜欢他,就让钱宁进豹房当了总管。
后来刘瑾被皇帝给灭了,“八虎”太监的势力大不如前,钱宁这个“不是太监”的大总管正好得宠,被正德封为锦衣卫指挥使,权倾朝野,成了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宠臣。所以李士实卸任回乡之前在京城拜客,头一个就拜到钱宁的门上。
见李士实来了,钱宁倒挺高兴,赶紧把这个小老头儿迎进府来,在花厅里让座奉茶,陪着他闲聊。
钱宁掌着锦衣卫,是个消息灵通无所不知的人物,早知道这位右都御史李士实和江西南昌府的宁王朱宸濠关系密切。宁王又是个黄金打造出来的尊贵人,凡是能沾上他的边的人,个个都会发大财。
在分封各地的藩王之中,宁王朱宸濠论爵位、权势、名声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尤其这个人性情豪爽,这些年通过种种渠道交结朝中大臣,花钱如海,从不吝惜。而宁王手里这些银子大多是通过李士实的手送出去的。所以李士实上门来拜,在钱宁看来,实在是个发财的好机会。
果然,俩人寒暄了几句,李士实很快就说起:“自从钱大人掌了锦衣卫,屡屡立功,又和当今皇上投缘,地位足可与内阁首辅比肩,也算得上是荣宠已极了,真是让人羡慕。”
钱宁是个贵人,也是个忙人,像他这样的人物肯和李士实这么一个退了休的老头子坐在一起闲扯,目的就是要把话头引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来。现在听了这话觉得是个机会,就冷笑道:“锦衣卫都指挥是个麻烦差事,活儿又重,又不落好,动不动遭大臣的恨,唉,又穷又苦,没什么意思。”
李士实是个聪明人,从钱宁的话里分明听出一个“钱”字来,忙说:“钱大人是当今皇上最宠信的人,自然应该替天子多分忧,旁人想受这个累,还没这福气呢。”几句马屁拍完就把话锋一转,“对了,宁王千岁久闻大人威名,可惜无缘得见,这次王爷派人进京朝贺,顺便带了点儿薄礼,叫老朽给钱大人送来,钱大人不要笑话。”边说边在衣袖里掏摸了一会儿,拿出一个檀木盒子来,揭开盖子,只见盒中并排放着三粒珠子,每颗都有鸽子蛋大小,稀奇的是,三颗珠子颜色各不相同:第一粒是乳白色的,温润华滋,晶莹剔透;第二颗却是孔雀绿色,鲜亮夺目,耀眼生辉;第三颗更怪,竟是墨一样的纯黑!幽幽地闪出玉石般的光泽。
这三颗珍珠,第一颗就已是稀世奇珍了,另两粒却是闻所未闻的宝物。虽然钱宁在皇帝身边多年,见多识广,也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赶紧接在手中看了又看。
李士实在旁笑道:“这三粒珠子是永乐六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进贡来的,后来永乐天子把它赏给了淇国公邱福,不想第二年淇国公兵败漠北,被夺了爵位,这三粒珠子就流入市井,被王爷花大价钱买了下来。王爷素爱武功,喜交朋友,听说京城里武艺箭法排第一的就是钱大人,特别敬重,实在不知送什么礼物好,只好把这三粒珠子拿了出来。老夫当时也想不到王爷如此慷慨,就开了句玩笑,说这礼物‘太轻’,嘿!哪想得到王爷立时就说:‘那就再送些银子吧。’这不,又送了些银两来。”
得了三粒珠子,钱宁整张脸已经乐开了花,听说宁王那边还送了一笔银子,忙说:“王爷太客气!钱某不敢当。”拈起珠子在太阳底下照着,半天问了句,“我看这东西怎么也得值个万把两银子吧?”
其实这三粒珠子是宁王花八千两银子购得的。可钱宁猜是一万,李士实自然也往多里说:“钱大人真识货,这三粒珠子果然是王爷花一万两千两银子买回来的。另外还有两车银子,老夫也一起带过来了。”
听说珠子值一万多两银子,钱宁已经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又听说还有“两车”银子送来,忍不住顺嘴问了一句:“是多少?”
这句话倒露出了钱宁这个穷光蛋的底子来。李士实心里暗暗冷笑,很看不起这个小人得志的东西,嘴里却说:“这个我也说不清,嗯,也就两三万吧。王爷这人最爱交朋友!只要钱大人高兴,王爷就高兴。”
钱宁本是个穷出身,这几年得宠,升了锦衣卫指挥使,这才发了财。可就算钱宁发了大财,长了见识,像宁王这样一车一车给人送银子的,他还真没见过。一时手忙脚乱,连舌头都不好使了,傻乎乎地问:“王爷有什么事吩咐本官吗?”
听钱宁问出这么唐突的话来,李士实心里暗暗好笑,脸上却是一副惊讶表情,两手一摊:“哪有什么事!王爷就是爱交朋友的人,最喜欢结交钱大人这样的英雄豪杰,只要大人赏脸把礼物收了,王爷就高兴了。”
宁王在钱宁身上花钱,自然有求于他。可李士实老谋深算,觉得与其花银子求钱宁办事,还不如把钱宁整个儿拉过来。要把这么一条大鱼钓起来,眼前这几粒珠子、几车银子只能算个见面礼。所以礼物是送上去了,可事,绝对不肯说。
在城府如海的李士实面前,钱宁那点儿小聪明就差得远了。眼看宁王送给他这么一份厚礼,居然真没有什么事求他办,钱宁顿时觉得自己无功受赏,心里又喜又愧。就在府里摆下酒宴请李士实吃酒,席间又连番数次地试探,可李士实早拿定主意,偏不提“帮忙”的话,一顿酒吃完,拜别而去。
等李士实走了,钱宁赶紧把两车银子卸下来点算,共计两万四千两!再加上那三粒宝珠……好家伙!
锦衣卫指挥使钱宁整个人都傻了。
给钱宁送完银子,李士实又在京城里转了一圈儿,凡他觉得有用又能拉过来的人,都送了一笔厚礼,把手里的银子花净了,人情也打点得差不多了,这才大模大样离开京城,致仕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