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
原载于《华侨日报·文艺周刊》第十九期,写于1944年。戴望舒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其实其一生创作的诗歌只有90多首。而且在多首诗歌中,都是阴郁哀愁的形象,而这首诗写于第一次婚姻失败的时候,妻子带着女儿远走上海。诗人伤心地为女儿写诗,在诗中流露出对女儿深沉的父爱。
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了对于女儿的感觉,为孩子筛选出在童年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些印象。诗人连续用了多个短语来描述孩子的美好童年,同时强调了父母亲对于孩子的爱。
记得那些幸福的日子!
女儿,记在你幼小的心灵:[1]
你童年点缀着海鸟的彩翎,
贝壳的珠色,潮汐的清音,
山岚的苍翠,繁花的绣锦,
和爱你的父母的温存。
我们曾有一个安乐的家,
环绕着淙淙的泉水声,
冬天曝着太阳,夏天笼着清阴,
白天有朋友,晚上有恬静,
岁月在窗外流,不来打搅
屋里终年长驻的欢欣,
如果人家窥见我们在灯下谈笑,
就会觉得单为了这也值得过一生。
我们曾有一个临海的园子,
它给我们滋养的番茄和金笋,
你爸爸读倦了书去垦地,
你妈妈在太阳阴里缝纫,
你呢,你在草地上追彩蝶,
然后在温柔的怀里寻温柔的梦境。
人人说我们最快活,
也许因为我们生活过得蠢,
也许因为你妈妈温柔又美丽,
也许因为你爸爸诗句最清新。
可是,女儿,这幸福是短暂的,
一霎时都被云锁烟埋;
你记得我们的小园临大海,
从那里你们一去就不再回来,
从此我对着那迢遥的天涯,
诗人笔下的家庭和睦欢欣,充满了人间的真情。这样直白的描述,让人感觉到诗人笔下涌动的深情,不仅是对于家庭的,更是对于女儿的。
诗人用每个人最有代表性的一面来展示出家庭生活的美好,例如用“妈妈温柔又美丽,爸爸诗句最清新”等话语,可见诗人对于自己家庭的满意与骄傲,突出了家庭的意义。
这一段写出诗人在女儿走后的失落,诗人用“幸福是短暂的”一句总结了前面多节的内容,转承启合得干净且无痕迹。
诗人想象着女儿的生活,这种生活因缺少了父亲而完全变化了。但是,诗人并没有灌输哀怨的情绪,而是强调父亲始终爱着女儿,并且将守护她如一。
松树下常常徘徊到暮霭。
那些绚烂的日子,像彩蝶,
现在枉费你摸索追寻,
我仿佛看见你从这间房
到那间,用小手挥逐阴影,
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
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可是,记着那些幸福的日子,
女儿,记在你幼小的心灵:
你爸爸仍旧会来,像往日,
守护你的梦,守护你的醒。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少见的展示父爱的诗作。在戴望舒流传于世的93首诗作中,关于爱情的、哀愁的诗篇占据了绝大多数,后期又充满了国仇家恨。这样温情的、展示着人伦之爱的篇章少之又少,所以显得风韵独特。诗人在前四节描写了美好的昔日,他用散文化的诗句提炼出女儿生活中最有价值的片段,相信这些片断也是诗人和女儿一同经历的,两人拥有美好共同回忆的所在。这样温暖的叙述将诗人深沉的父爱表露无遗,他对于家庭生活的体悟让所有人羡慕。如诗人写到:“岁月在窗外流,不来打搅/屋里终年长驻的欢欣”,岁月并非没有流失,而是生活的幸福美满让人感觉不到岁月的流逝。欢乐的时光对应着失去的孤寂,这样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诗中悲苦的氛围。在如此的美好之后,生活中巨大的波澜让诗人失去了女儿。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写出了自己对于女儿的期盼和女儿对于父亲的寻找。父女情深却不能相守,更增添了遗憾之情。这样深情款款的诗作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于女儿的爱,诗人所展示出来的父爱让人动容。
注释
[1]发表在《华侨日报》时,“心灵”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