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学英语,都是背单词刷题库听语料,不停加料加量,这样才有安全感。这样学英语当然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需的。你到网上任何社区咨询,都有许多考神告诉你,必须刷题啊!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比方说不要做加法刷更多题,这样会很花费时间的!能不能少花时间也能通过英语四级?
不妨让我们基于批判性思维,带出创新思考模式——做减法。
在我看来,减法思维首当其冲的应用领域就是应试。
就拿英语四级考试来说吧。市面上的各类复习资料汗牛充栋。无论听力、阅读、写作还是语法,只要你想练,没有练不完的资料。
问题是,真的是单词背得越多,语法会得越多,就一定可以过么?
当然不是,因为你会超纲啊。
对付应试的减法策略就是,考试考什么,你就学什么。而为了过英语四级,那最好的复习资料就是历年的四级真题。
真的不用每天抱着《大学英语四级词汇4000》强迫自己,核心的考试词汇早就在历年的真题出现过了。把近20年的大学英语四级真题找来,查找每一个不懂的单词,分析每一个做错的题目,认真听每一道听力题目,认真分析每一篇写作的书写逻辑,真题里面没有看到的单词,一律先忽略,我们不能保证你刷高分,但是过及格线?真的可以更简单!
另外我们还可以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自己完成真题。不同难度的考试都会有不同的节奏和感觉,把真题当做英语复习内容,同时按照考试时间严格进行模拟训练,你就能很快找到及时完成试题,安稳过关的诀窍。
同样,只要是考试就一定会有考试的重点和范围。多年的真题凑起来一总结对比,各种考试的重难点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说,如果只是为了应试拿证,与其从大学英语教材课本的第一页翻起,还不如直接找到各种真题,计算试卷分数的比重,了解每个部分的考试时间长短,直接在课堂上先按考试时间长度做题,做完以后再查看不懂的单词,分析考试的侧重点,直接利用英语课堂时间复习一年,你对四级考试一定是信心满满!
其实只要是应试考试,我们介绍的减法思维都可以用,当然学习不应该为了应试,但是在我们这里,你们懂的……
大学期间遇到的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可以用减法策略处理。
“秋夜青语”的后台,总会有同学们留下这样的问题:
“大叔,听舍友说XXX背后说我的坏话,我听了之后很气愤,可是没有证据,我每次见到XXX心里都觉得别扭,怎么办?”
“秋帅,我一直对舍友很好,主动帮他们打扫卫生,打水打饭,可是昨天我发烧没法去上课,他们都对我不闻不问的,我心里可难受了,大学里的人都是这么自私么?”
“老师,有个整天打游戏的同学要抄我的作业,但是我嫌弃他不学习,不想给他,可又怎么拒绝啊?”
……
如果是大叔碰见这样的问题,依然会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的那样对待这些舍友和同学们。为什么会这样?
假如我们理性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第一我们很难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这个局面;第二如果我们因此陷入负面情绪,我们和同学们的沟通也会越来越难运用理性,我们会彼此积累各种不愉快的小冲突,直到酿成一次大爆发。
如果是上面的情况出现,那么真是糟糕,我们让情绪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但真实的情况是同学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的人,但这种坏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其他同学,使得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差。
阿尔伯特埃利斯博士曾在他的《理性情绪》一书中总结道:要想缓解情绪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无条件地自我接纳;第二,无条件地接纳他人;第三,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无条件,并不是意味着别人就是对的,而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积极的生活目标,强迫自己不在意那些引起自己烦恼和焦虑的事情。
无条件和不多想,就是保持积极心态的减法思维。
其实在《微创新》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第二个创新策略就是减法思维,作者建议我们遵循以下五个步骤做好减法:
1.列举产品或服务的内部组成部分。
2.选择一个基础部分并想象将它删除,删除的方式有两种,完全删除或部分删除。
3.想象删除之后的结果。
4.考虑以下问题:
4.1删除以后对产品有哪些好处?
4.2满足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对哪些客户有价值?
4.3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后,考虑从框架内寻找一个功能“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可以是内部构件,也可以是外部构件,然后考虑这个调整后的产品有何好处?有何价值?
5.如果你认为你修改后的产品有创新,那就考虑一下可行性。问问自己,真的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吗?真的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它变得切实可行?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当年摩托罗拉以色列分公司推出了Mango手机,这是一款低成本手机。为了和竞争对手竞争,这款手机删除了拨号功能,只能接电话。
一款只能接电话,不能打电话的低价手机,会有市场吗?
结果是,推出后手机意外受到特定人群的欢迎。
这群人是孩子的家长。对家长而言,这款手机没有拨号功能,孩子们就不会制造高额的通话费,而接听电话的功能则可以让家长掌握孩子的行踪。
这款手机价格极其便宜,即便被孩子丢失也不算多大损失,也没有被叫通话费用。
不仅仅是家长,连一些公司都选择这款手机和外勤人员联系,凭借这款低价手机,有些公司就和自己的销售人员建立了一个单向联系的网络,既减少了费用,又可以随时联系到员工。
公司用户喜欢这款手机的原因还在于,对于一款只能接听的手机,手机占线的可能性非常少。
最后的结果是这款手机在一年时间内占据了当地市场5%的份额,1995年,这款手机被评为全世界最具创意的12个营销策略之一。
真的是一个好故事,没觉得这样的故事,对那些绞尽脑汁想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想出好点子的同学有启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