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就不能坚持上自习?(1 / 1)

寒假过年刷“秋夜青语”后台,很多学生抱怨自己好吃懒做没有完成既定的学习计划。

其中一位同学的问题很经典:

“秋大,明明做好了学习计划结果天天抢红包,我如此没有自制力怎么混社会?”

大部分年轻人都有相似的体验吧?正要背单词,闺蜜约着去逛街;刚打开模考试卷,听闻NBA全明星大赛正在进行;想要在十一假期看完一本小说,无奈《生活大爆炸》新剧推出,更别说过年各种铺天盖地的红包了,各种忍不住啊有木有。

要不受这些**而去学习,实在需要非凡的意志。但刺激的事情享受完了,随后就是没有完成该做的事而带来的无限悔恨,这种自责感往往比学习本身要难受多了。

大叔在求学时也不是一读书就能坐稳板凳安心地看书的,而且大叔也挂过科,又没胆考试时作弊,想用心读书还是难。

当时我的心情除了抓耳挠腮干着急,更多的是怀疑自己是否是块学习的料。如果大学都没法毕业,不仅时间浪费了,学费也白掏了,不但工作不好找,父母骂死我,同学们也会笑话我……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看不进去书。

总要想个解决的办法。

后来,我就尝试着与成绩好的同学一起学习,跟着他们一起早出晚归地看书,心想有人相互监督总该能好一些。

可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在图书馆里心不在焉,屁股虽然坐在了板凳上,脑子却飞到了天上。看着小伙伴们个个奋笔疾书,干劲十足,我更加焦虑了——为什么我看不进去?

课余时间,我就问一个学霸为什么他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难道不烦么?

这位叫高鹏的男生没有回答我,却反问道:“你干嘛要跟着我们泡图书馆?整天跟受罪似的?”

真把我问懵了:“我要补考啊,补考不过拿不到毕业证啊!”

他听到之后笑笑说:“你想得不对,再琢磨琢磨。”

几天之后,我实在想不明白,就问他:“那你说说你干嘛天天泡图书馆啊?”

他的回答我一辈子都记得:“因为我要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

哦,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他接着说:“你知道我是农村的,我毕业之后并不想回去。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倒推,从理想的生活倒推到毕业十年后什么样,再倒推到毕业后五年什么样,再倒推到大学毕业应该什么样,再倒推到大学每年该怎样,于是,你懂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没有明确目标导向的自制力都不持久!

我到现在都很感激这位好哥们,在大学期间能够推心置腹跟你讲这些的人实在是难得。但他给我的帮助不仅仅是这些。

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地思考未来究竟想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制定相应的计划。

现在想起来,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想法真是弱爆了。

很奇怪,从那时起我便一直斗志满满,根本不用别人督促自己。但新的情况出现了,我每天制定的学习计划老是完不成,不是被其他的事情打断,就是怎么努力,似乎总有完不成的任务,这样的情况实在是让人很受挫啊。

相比之下,高鹏的学习就轻松多了。他每天固定时间看书,锻炼身体、参加社团活动。另外,他也没有因为事情太多而耽误谈恋爱。

我想读者身边都会有这样的同学吧?平时能疯能玩,看似没学习,成绩还特别好。他们真的都是高智商?

我带着同样的问题问他。他却又给我抛出来几个问题:

1.你知道自己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有哪些么?又各占多少时间?

2.你是否知道自己学习效率的上限是多少?会不会给自己的任务超负荷?

3.你有没有认真研究过关于学习效率和制定计划方面的书籍?

4.你有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直到今天,我都认为这是价值连城的好问题。

我根据他的建议,开始认真记录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及耗时,并依次设计自己的课余时间。比如我会找出高效的学习时间段集中复习重点课程,并将作息表固化下来找到自己的生活学习节奏。

同时,我还研读了很多关于学习效率及高效工作方面的书籍,并对学习方法进行不断地调整。我因此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这使得我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

虽然研读书籍本身会花费一段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坚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总结之后,一般的考试根本难不住我,而且我的阅读速度比普通人要快很多倍,效果也更好。

这样下来,学习对我来说根本就不是苦差事,反而成为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其实,自制力是借助规律和习惯来实现的,绝不是简单地使用笨力气,要求自己必须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情。

直到今天,看到市面上有关于学习效率、时间管理和高效工作方面的书,我都会第一时间购买,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方法优化我的做事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等到接触批判性思维后,我才发现高鹏的思路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典套路:

1.感知疑惑,提出问题。(我的自制力为何这么差?)

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根据自我实现目标,制定初步学习计划)

3.搜集资料,推理假设。(对初步学习计划进行调整)

4.积极行动,确证假设。(对调整后的计划进行再完善,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办法)

原来批判性思维一点都不高大上,完全可以接地气!

时至今日,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时间管理,还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体会:我们之所以无法坚持一件事情,主要是因为我们败给了恐惧和压力本身,而不是要做的事情上。

还记得我们讲的滑坡推理吗?要是我不怎样,我就一定会怎样,然后我就会陷入怎样可怕的后果中……

我们很多同学在无法坚持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往往不是去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是陷入无限的悔恨和后怕之中,并用这种后果吓坏了自己,干脆连努力都放弃了。

比如本节开头的同学提问,从自己的寒假作业没有完成直接联想到自己很可能连混社会的资格都没有了,人要是经常自己这样吓自己,注意力会全部被恐惧占据,哪里有心情研究如何去改变?

互动练习

假如你也曾陷入无止境的压力和焦躁之中,不如利用批判性思维想一想,是不是你有犯滑坡推理的毛病,自己吓住了自己?能不能试试我们分享的高鹏同学的套路,分析一下你的问题,搜集资料,找到对策?欢迎把你的心得发长微博@秋叶和@西安黄鑫老师,好文章必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