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考模式受别人影响吗?(1 / 1)

大叔,有人说大学时期不谈恋爱会后悔的,可我心里真的没有喜欢的人啊,怎么办?

看到这样的问题我会笑,我会想起当年的我,也和这位提问的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又有一点点无奈,生怕青春一旦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美好,怎么办呢?相信自己,自己是毫无经验的菜鸟。相信朋友的话,朋友有的说东,有的说西,完全不能帮我做判断,只好求助自己够得着的、信得过的人,试图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让自己安心。

也许年轻人都会经过这样的阶段吧。

不过从这样的问题里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思考模式的成长过程似乎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轻信思维(依赖)

2.盲从思维(从众)

3.愤青思维(逆反)

4.理性思维(成熟)

一开始我们是没有什么批判性思维的,小孩子都依赖父母照顾,自然也会相信别人的话。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完全不能区别什么是玩笑话,什么是真话。开始很多人开玩笑逗我玩,我都信以为真,兴冲冲去做。直到24岁遇到我现在的老婆,她都说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相信别人的人。我想这就是依赖性导致我的思维是一种简单的单线条思维,我对世界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看起来是我纯洁,其实是我思想懒惰,没有开发。

后来慢慢知道世界不是只有一条路,有很多选择。但是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缺乏做判断的能力,越是遇到稍微大一点的事情就越不能自己独立做判断,大学该不该谈恋爱,考研到底好不好,我不做自己的专业会不会很浪费……这些现在我看起来答案不言自明的问题,当时也困扰着我。

我会努力尝试思考,去分析问题,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我发现就像上一节的小芳一样,我的大脑只是在空转,根本不是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怎么办?我只能问看起来比自己强的人,问更多的人,我企图通过分析他们的回答来找到自己麻烦的解药。

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我选择了随大流,感觉既然大家都这样做,也许我这样做,即便错也不会错到哪里去吧。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入了党,考了研,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单位工作……

这个阶段的我,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自觉,但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最后我的思考模式其实是盲从,我就是一个随大流的人。

但人生往往是对你人生观的反动。

等我走上社会,发现当初很多成绩不好的,甚至是在外面混黑社会的老乡比我收入好得多,甚至社会地位也因为有钱而被人高看一眼;我还发现的确工作中有人跟领导关系好就是比你受待见。这种情绪带到网络上,令人一眼看过去全是负面新闻。

我记得有一阵我和别人谈话,一说起别人,不就是那个靠XXX发家的谁谁谁吗,好像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有爹拼,我只是怀才不遇。而且特别喜欢意**假如中国打败了俄罗斯,占领了日本然后国力如何发达,人民如何扬眉吐气的幻梦,似乎从中可以获得一种发泄后的满足感。

想起来,这个阶段的自己也是蛮讨厌的,看什么都不顺眼,加上读了几本书,也懂一些民主的大道理,喜欢和人抬杠,每每乐得把别人驳得哑口无言,好像自己真理在手。

这当然也不是批判性思维,这是偏激。一个人辩论如果不是为了获得真相或者接近真理,只是为了赢,那无论他赢多少次,也不会成为一个理性的批判性思考者。

那个阶段我在工作中的状态也不太好,和直接领导关系紧张,觉得他总是妒嫉我的才能,怕被我取而代之,处处为难我,给我穿小鞋。

现在想来,这完全是愤青思维。以为自己的不愉快都是外因造成的,却很少反思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看得怀才不遇,对别人的付出,别人的成就,别人的艰辛视而不见。

所幸的是我停留在愤青阶段不长,因为工作的变化,视野格局得以打开,开始真正能进行换位思考。

我发现一个人学会换位思考并不容易。像我,过去思考领导对我如何如何,更多是从员工角度去判断领导,思考领导所作所为。等我做了部门领导,才发现要平衡全局,要考虑很多细节,根本不是自己想怎样跋扈就能怎样跋扈的,还不如做员工自在,干得不爽还可以嘲讽领导,自己这个位置是上面要服从,下面要安抚,常常是夹心板子打到自己身上了。

但我有做一线员工的经历,等我做了部门小领导,一边艰难学习如何做头,一边开始能在部门领导位置设身处地站在员工角度去思考各种管理方法的利弊。渐渐就发现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也不见得就是利益冲突,而是我们彼此之间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缺乏理性,总是容易被情绪左右,导致很多简单的事情,简单的问题被人为地复杂化了,得不到解决。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就慢慢学会了要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背后的依据,了解别人观点背后是否和自己有价值观的冲突,这样才能真正有效解决问题。

比如我是个工作狂,对加班没有怨言,但是有的人认为家庭比工作更重要,你让他加班,他当然有情绪。这里面不能简单谈要服从公司利益,沟通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人对加班的态度,一旦他们认为你为了在老板面前争取表现,压迫员工加班,后果就麻烦了。

你看,在工作的压力下,我不得不开始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而且要找到问题真正症结所在,我的思维模式不得不开始结构化,开始进行有逻辑的分析,这样我就越来越接近理性思考,越来越有批判性思维的萌芽了。

回头一算,从读大学,到我自认为开始有点理性思考能力,我从17岁一晃到了27岁,整整经历了十年。但这十年的成长,也不过是为我下一阶段真正培养批判性思维奠定了基础而已。

我现在常常遗憾,要是我早点接触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知识,早点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思维,会不会我就能更早摆脱处处需要别人建议,需要别人影响的思维困境,早早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互动练习

下面这张表展示了秋叶和黄鑫老师的思考模式发展轨迹,你和大叔们的一样吗?欢迎填写后发微博并@秋叶 @西安黄鑫,与老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