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让你的大脑空转!(1 / 1)

“大叔,和前任分手一个多月后,发现前任把跟我有关的东西都删了,空间我也进不去,虽然知道两人不适合,不可能复合,可还是难过。这是要老死不相往来的节奏么……大叔你觉得会有可能什么时候就联系了么,一辈子不联系的可能有多大?”

“秋叶老师,我想知道在大学如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秋叶哥哥,我是XX体育学院的本科大四应届毕业生,体育教育专业,希望在上海找个工作,最好在闵行区,工资大概4500左右。”

别奇怪!这是2015年3月10号晚9点我在微博私信里收到的三个问题,我的很多业余生活时间,就用在回复这样的问题上,没有做任何别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你们不应该叫我秋叶,请叫我大白。

这样开场可能让大家都有点出乎意料,可我的微博微信私信每天就是被类似的问题疲劳轰炸。

选择哪个专业?决定和谁谈恋爱?如何和那些谈不来的室友做朋友?考研报哪个大学?准备到哪里就业?

我的一部分粉丝是把自己生活中的麻烦,都变成给我的提问,只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自己为自己拿主意。

对这样的朋友,我很想说——前任删了你的联系方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大脑不会思考了!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即便是愿意思考的人,不同的人思考的质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很快通过思考获得行动方向,有的人却是越想越乱不得不到处求助于人。

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小芳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她看到同学们都纷纷开始准备实习或者考研,陷入了思考:“考研?就业?我也必须行动起来。但是我该考研还是该就业呢?我不太想读研究生,这样我是不是也要找个单位实习一下,那样我就要花很多时间去准备简历了。要不我问下别人的意见……哎,我不去考研真的好吗?……”

请问小芳是在思考吗?

看到这样的问题,你们是不是也很熟悉?我们纠结一些事情,想了很多理由,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是我们想了很久,却依然没有答案。就算是我们选择了一个答案,也很难有信心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把这种情况叫大脑在空转。凡是不指向一个结论,或者不能引导行动的思考,都是空转。

小芳在尝试思考,也希望思考,但她的思考是被动的、无效的。她甚至连一个具体的念头都没有,就是围绕着问题不断在纠结,没有办法围绕问题形成一个具体的想法,更谈不上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或者行动决定。

再继续看小芳的故事。

小芳坐在校园的图书馆里准备实习的简历,她边写边想:

师兄说实习能提前接触社会,很有用的,可小宇说实习完全浪费时间,被老板当廉价劳动力用,他们说得好像都有道理,我都不知道简历怎么写好了,哎,明天的事情好多啊……上午有四节课必须要上……我还得准备选修课大作业……我寝室的小灿最近谈朋友天天晚上聊电话吵死人了……我最近似乎又胖了点,得下决心减肥了……要是能像小韩一样,怎么吃都不胖,直接做女汉子就好了……冬天上晚自习真是冷,手又冻了……为什么我总是轻易受天气和别人的影响不能坚持目标呢?……明天社团还有一个会……我怎么又饿了……

小芳现在的思考过程似乎质量高了一点,她开始试图分析不同渠道的信息,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她在思考过程中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随时会被各种想法、念头和场景打断思考过程。

如果你只是知道很多事实,但缺少思考的框架,你越是请教更多人,越会发现自己被越来越多的信息或者事实所包围和困扰,难以决策和行动,你反而会更依赖你信得过的、有思考能力的人的判断。

关于大四要不要实习的话题,假如小芳同学是这样归纳和思考的:

有了这个框架,小芳就很容易做出决定,如果决心考研的话,就不去实习,专心复习。

如果不准备考研的话,那么她就应该通过实习积累工作经验,至于她担心的劣势和威胁,只要仔细想想,也可以做出结构化应对办法。

我们上面用的两个思考框架,一个叫SWOT分析,一个叫问题对策,这些分析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框架是让思考变得有条理的工具,好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整合事实,快速得到结论。这也是我们在《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这本书中为大家分享很多思考框架的初衷。

有些人会认为一个好的思考者是天生的,事实是思考的能力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和其它学科学习一样,需要你付出艰苦的努力。

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就好像学骑车,学游泳,也许一开始很担心学不会,但是很快你就发现自己能学会。当你反复利用一些思考框架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你的思考能力还能不断进步。

高效的思考者并非在思考过程中不会遇到阻碍,也不是不会被打断,而是经过练习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去应对各种局面。《思考的艺术》这本书指出了会思考的人和不会思考的人之间的区别。

把上表的“好的问题”改成“好的数学题、好的议论文”,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我们原来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怪不得有些人更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原来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家就在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训练。

那些更依赖别人的参考答案的同学,付出的代价就是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啊。

互动练习

案例:

我的专业如果学历高就业就有优势,我又是女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性别歧视”。另一方面,我也在准备考研,同样是压力山大,感觉前途渺茫。曾一次又一次地问过自己,就业与读研哪样适合我。可是心中的答案像六月的天气一样多变,让我很是痛苦。我想自食其力,但又想学习新东西,开阔眼界。各种矛盾,各种困惑,让我每天晚上都失眠。我该如何抉择?我该如何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大叔,可以给我点建议吗?

怎么才能真的一棍子打醒自己?想好好地创业试试,却连一份策划都写不出来。想做好组织者,却老是偷懒,自己又胆怯。大四了,依旧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事务所可以学到东西但很累,销售或市场可以接触更多的人,但压力太大。我不想跳来跳去,但又做不了决定。我太弱了是吧?

问:

如果你是这位女同学,你如何用SWOT分析自己在大学该不该考研?如果要考研该如何一步一步准备?试试用问题对策表写出你的想法?把你的分析发长微博@秋叶或@西安黄鑫,有意思的我们会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