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史考伯属下的一名工厂经理来找他求助,因为他的员工总是完不成工作量。史考伯问:“你这么能干,怎么就不能让员工们干好活呢?”那位经理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无论我说好听的,还是说难听的,都不管用,他们就是完不成任务。”
这时候正好日班已经上完了,马上要开始上夜班。史考伯走进车间,要了一根粉笔,然后,他转身问最靠近他的一名工人:“今天你们这一班生产了几部暖气机?”那个工人回答:“6部。”史考伯默默地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随后走了。
当夜班工人进来时,看见了那个“6”字,他们就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位日班工人回答:“今天老板来过,他问我们班一天的产量,我们说6部。他就在地板上写了这个‘6’。”当史考伯第二天早上又来到工厂车间时,发现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换成了一个大大的“7”字。等日班工人来上班时,也看到了那个大大的“7”字。他们认为,这是夜班工人在向他们示威,于是他们决定还以颜色。他们非常努力地干活,下班时,他们留下了个大大的“10”字。
就这样,这家落后工厂的产量很快地上升,生产的比其他的工厂还要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史考伯说:“要把生产搞好,就必须激起竞争。不是靠钱,而是靠激起他们胜过别人的斗志。”胜过他人的斗志,迎接挑战和挑衅!这是激励人的一个非常管用的办法。
如果没有受到别人的挑战,西奥多·罗斯福可能就当不上美国总统。当初,罗斯福作为义勇骑兵队的一员,刚从古巴回到美国,并竞选纽约州州长。但是,反对党发现他不是纽约州的合法居民,这时候罗斯福不由得打起退堂鼓来,就在这时挑战出现了,托马斯·科力尔·普拉特突然转身面对罗斯福,大声叫道:“圣璜山的英雄,难道只是个懦夫吗?”罗斯福接受了挑战,勇敢地留下来了。这项挑战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也影响了美国的历史进程。
“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东西,但是胆大的人把他们的害怕扔到一边,接受挑战,结果有时输了,但总会赢的。”这是古希腊国王侍卫的口头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没什么大不了的。查尔斯·史考伯很明白挑战的功效。普拉特和艾尔·史密斯也知道这个。
艾尔·史密斯当纽约州州长的时候,辛辛监狱丑闻和谣言不断,管理职位出现了空缺,所以史密斯要找一个厉害的人物来管理辛辛监狱。不过,谁能胜任呢?他找到了新汉普顿的刘易斯·路易斯。
见到刘易斯的时候,他高兴地说:“把辛辛交给你管怎么样?那里需要个有经验的管理者。”刘易斯·路易斯很犯愁,他明白辛辛监狱的危险性。那些前任们就没有干长的,其中有一个家伙就只干了3个星期。所以,他必须考虑一下自己的大好前程。
“这滩混水值得我去吗?”史密斯看见他在发呆,于是往椅背上一靠,乐了:“小伙子,我不会责备你的恐惧,这个地方的确难缠,它需要一个大人物才能镇得住。”面对史密斯的挑衅,刘易斯反而向往起当大人物的感觉来。
所以他去了,并待了下来,再也没走,成了当代最有名的监狱长。他写了一本叫《辛辛两万年》的畅销书。他上了电台广播,他的监狱生活的故事,也被改拍成十几部电影,而他的罪犯“人性化”带来了奇迹般的监狱改革。
哈维·贝尔斯通是火石轮胎及橡胶公司的创始人,他说:“我看出来了,光用薪水是留不住好员工的。我觉得,是活儿本身的竞争……”
伟大的行为科学家之一弗瑞德瑞克·侯兹柏也这么认为。他仔细琢磨了好几千个从工人到高级经理的干活态度。他找到了激励干活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啊?工作很刺激?钞票?舒服?福利?都不是。让人们好好干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活本身。如果人们觉得这个活挺有意思,那么他们就会愿意做,还会加把劲儿把它干好。
这就是每个成功人士最喜欢的东西:竞争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胜过别人的机会。
规则十二: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