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向钱看,应该是这个时代对于中国青年最切合实际的命题。商业文明,向金钱看齐。不是呼吁拜金主义,而是我们需要真正意识到金钱的价值,商业文明对整个人类的价值。
重新定义利己主义
向钱看的本质,是强调利己主义与经商赚钱在中国的合法性。
利己主义可以成为这代中国年轻人的新道德。美国有一位作家叫安·兰德,她曾说:“我们应将个人作为英雄,以个人的幸福作为人生的道德意义。”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本身就是所有事情的最终目的。一人之本,我永远都不会为他人而活,也从不要求他人为我而活。
对利己主义的认同,是个人奋斗合法性的前提,是社会繁荣的先决条件。财富自由,合法赚钱,是每个中国年轻人需要关心的问题。
我们可以说,财富自由与独立,会给个人带来精神的自由与解放,会给社会带来积极进步的变化,会给国家带来无数个有钱、有趣、有理想的新公民。
美国作家安·兰德用《阿特拉斯耸耸肩》这本书,系统性地讲清楚了一个道理:真正推动和改变这个世界的是企业家。或者说是我们中国人很瞧不起的商人。他们其实承担了这个社会的赋税,供养了国家政府,同时也为公益组织进行输血,并提供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就业岗位。假如一个国家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人思维无法兴起,对于这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灾难。
阿特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他被宙斯降罪以双肩支撑苍天,把地球背在肩上,所以当他一耸肩,地球就从肩上抖下来掉在地上。“阿特拉斯”是对企业家非常好的比喻,其实企业里的所有人都背负着整个国家的经济。所有企业人对自己高尚道德承认的勇气和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肯定,都可以来源于纳税以及供养世界。
不断汲取营养才是真正的利己
既然利己是合理的、合法的,甚至是光荣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利己呢?这里需要摒弃一个错误的观点,利己不是占小便宜——这一次借别人的钱不还,下一次从公司多报销些钱出来,这样的行为表面利己,实则短暂而无效。站在人生的长时间角度来看,是严重损害自己的。
真正利己的方式,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汲取营养。
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学习都非常重要。把学习常态化,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的行为。学习就如同吃饭,本来就是每天帮助你进化、吞吐,在精神上新陈代谢的方式,是常态化且必须碎片化的过程。
在我求学和创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年轻人还有一个迷思和误区,那就是大学学了4年之后就不用学习了。这是很荒谬的,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一个人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怎么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呢?
而且,我们必须知道,如今时代的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一个人每年的主题都是不同的。就我个人来说,2007年,是决心逆袭的一年;2008年,是学习的一年;2009年是战斗的一年;2011年是探索的一年;2012年是痛苦的一年;2013年是狂飙突进的一年;2015年是成长学习的一年;2016年是不断制定和优化战略的一年。每年的主题不同,想法不同,人的成长本来就是动态的复杂的不断进化的过程。就算一个大国企很稳定,也没法指望在里面过一辈子。标准普尔指数,是反映美国最优秀上市公司的指数,它显示美国每30年就会换掉70%-80%的企业。就算成为美国最优秀的公司,例如苹果公司,都不敢保证未来30年内公司一定会存在。
即便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伟大公司,也不能故步自封。员工如果在一个看似稳定的传统国企里,还不思进取,很可能一两年就下岗了。柯达、诺基亚这些公司或倒闭或丧失了当年的锋芒,核心原因就是没跟上时代科技进步的风向标。柯达、诺基亚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员工,有多年良好的积淀,但他们不坚持学习,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最终也会被时代抛弃。所以,坚持每天学习仍然有落后的风险,如果不持续学习,就一定会落后。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如何向钱看
刚刚进入职场,很多人都会有收入不算高却还想要投资的想法。深圳有一位听众,从事销售行业,1994年出生,目前存款3万块,工资一个月平均下来也就8000元,相信很多年轻人都跟他差不多。
首先,1994年出生的他,平均每月收入可以在8000元左右,如我的父亲奋斗了20多年,在一个三线城市,而他的工资才达到8000元而已,所以这个时代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其次,在深圳能够存到3万元现金,说明他是一个对未来有规划、懂克制的人。此时如果没有理想的杠杆渠道的话,先不用考虑投资,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在本职工作的销售渠道中尽快打通职业发展路线,让自己在本职行业中更进一步。
据我所知,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CEO都是做销售出身的,销售人员对人性的体察都特别深邃。包括我自己在进行融资时,其实就是我们公司最大的销售人员。所以如果把这3万元投入在请“老司机”教你如何销售,还有行业中各种各样专业的销售培训班上,是更有价值的。对他来说,至少在未来的两三年中,首先关注的应该是销售技能、工作能力的提升问题。
职业发展的岔路口如何向钱看
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不少人都会走到职业生涯的岔路口,此时如何选择更好的道路就成为核心问题。我有这样一位女性听众,接近30岁,在医院的体检中心上班,在她看来是干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医疗工作。
除了维系这份职业,她还有另一条道路,那就是辞职去考博士。但是据她所知,博士内定的居多,不是分数够就能上,运气实力都要有。即使考上了也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好毕业,要在国外著名的杂志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二是自己攒的钱上学期间会用光,毕业了还得一个月一个月地从零挣起。当然她可以选择维持现状,收入还可以,只是看不到未来,没有价值感。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我看来,这是很多年轻人工作几年之后的普遍现象,而她本身又身处风口浪尖的医疗行业,更具有代表性。我虽然并不从事医疗行业,但是我个人非常看好医生这个职业。因为现阶段的中国严重地低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价值,但是我相信,它不可能永远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我之前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发现医生这个职业在美国的地位非常高,而这才是中国医生未来的状况。而且,医生的职业门槛非常高,如果一人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他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投入和教育成本的投入。同时,并不是任何人投入相同的时间和金钱后都有能力成为一名医生,这对于个人的天赋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每个国家都是这样,医疗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当一个人成为一名非常好的医生之后,他不仅仅可以实现救死扶伤的理想,同时也在这个社会的竞争中拥有了一件非常强的盔甲。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清楚地判断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在进行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之前也从没有学过法律,最后的分数也很高,所以,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对那位听众来说,放弃现在的一些东西,努力追求未来的、更大的金钱和价值回报,考取医学博士,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实现财富自由后如何向钱看
当度过了职业初期,完成了职业规划,一切顺利的话,一个人就很有可能趋近或者实现财富自由了。那么在这个时候,还需要向钱看吗?如何向钱看呢?这也是很多听众在问我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一个财富自由的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在2013年的时候实现了个人层面的财富自由,然后从2014年回国创业到现在,每一天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如果一个人成为亿万富翁,他很有钱,或者他实现财富自由之后,他就变成一个天天享乐,周游世界,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人。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不仅仅我是这样,包括我的老师马云、我的湖畔大学校友们,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在工作,因为工作是他们一个非常大的乐趣。
我从周一到周日一般都在工作。当然,我非常喜欢我现在的生活状态。而且我也知道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这时候我依旧在向钱看,但不仅仅为了我个人的财富增长,也是为公司的员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恰好这种价值的体现是金钱罢了。所以,我的幸福感很高。对我来说,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年轻人向钱看,把合法赚取更多的金钱作为自己的目标,不仅没有什么羞于启齿的,反而是应该被鼓励、被倡导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地学习,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渐渐将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有效地调整成为一种非常开心愉快的工作。这种利己,才会让他个人产生更多的消费,为国家缴纳更多的税赋,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自己也会离财富自由越来越近。
大胆向钱看,坚定向钱看,未来在这条道路上等着你。
永不放弃,努力追赶
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