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家朋友经常会疑惑,为什么在这个世纪互联网兴起之后,世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这不仅让他们看不懂,更让他们感到惶恐。虽然现在他们企业的发展依旧不错,可面对新时代、新趋势,他们不知所措。
这是互联网的本质属性——跨界所造成的,跨界可以大幅增加势能,将以往可能的效果呈几何倍数增加。
势能本来是个物理名词,这里的意思是一种快速增长的能力,而且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刘慈欣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里面有一个术语叫“降维攻击”。好比以前的人都生活在三维世界里,现在突然来了一个二维世界的人,由于他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会给三维世界的人带来很多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事物认知形态。这个二维世界的人也会发现三维世界的一些致命的弱点,并且对这些致命弱点进行攻击并取得胜利。
对于我们这一代创业者来说,自我定位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外星人。最初马云推行电子商务理念的时候,在当时的中国来看,很有可能也是一种来自外星的理念,大多数人不仅不理解,而且不看好。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外星人降维攻击”,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甚至传统的零售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016年下半年,通过和湖畔大学的同学,“喜马拉雅”CEO余建军先生的沟通,我决定成为喜马拉雅电台的主播,推出自己的付费音频节目《财富自由革命之路》,开始了由互联网创业者向“知识网红”的跨界。
不到半年时间,势能增加得非常明显。通过这档节目与听众的互动,我开始推行并普及自己的互联网价值观,让中国更多的年轻人在最需要观念重塑的年龄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组织。不久,我的社群规模达到数万人,由于我个人在“喜马拉雅”和微博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公司的产品“陪我”APP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知道、所使用、所喜爱,而这样的推广成本趋近于零。从经济效益方面看,节目的售卖也获取可观的收入,让公司的投资人和员工对公司更有信心。
这个过程中,我个人也因为跨界成长了许多。以前,多多少少有些年少轻狂,认为做节目就是侃侃而谈,轻轻松松就增加了影响力、挣到了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己真正做节目了才知道,其中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节目上线的两个月前开始,我和同事们就没日没夜地准备。自己因为公司日常还有大量的事务,节目大纲和内容的撰写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出差的路上完成。很多次节目都只能在见完合作伙伴之后推掉应酬,自己在宾馆完成录制。每天还要阅读大量社群朋友的问题,按时回答,只恨自己的一天为什么只有24个小时。唯一的好处可能是因为时常忘记吃饭,体重控制得越来越好了。
跨界之后,才真正知道新的领域是怎样的风景,新的路上有怎样的荆棘,而之前的是自己多么无知。还好,我一直在坚持,这种坚持也让我和我的团队受益良多。
跨界,要坐上火箭
如何才能够跨入美丽新世界而不是万丈深渊,是跨界首先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把握好互联网行业的大方向后再跨入互联网,尤其是从传统行业跨入互联网。我的一位听众在做电线这样的传统行业,感觉这行业利润微薄,价格透明,欠款严重,竞争激烈,力不从心,虽然已经有30多万的投资,依然感觉前路迷茫。
对他来说,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他认为传统电线行业利润本来微薄。其实本质上做任何行业的利润都是微薄的,因为市场竞争会让每个行业最后的利润率都基本归于一个正常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润微薄、价格透明、竞争激烈。传统行业成为这样的状态,只不过是这个行业长期成熟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对于”80后”的他来说,首先要完成跨界,也就是脱离原有的传统电线行业,利用存款完成转行。
具体在跨界中,他要进入一个一线大城市的朝阳行业,就像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博格说,最重要的是“get on a rocket”,就是要坐上一架火箭,至于火箭本身坐到哪里无所谓。进入大城市首先就是上了一架火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除你能力的因素,你能混得比较好,因为首先你有行业红利和城市红利。
在这个基础上,他目前用钱投资是不太明智的。即便是业界标杆的“文艺复兴科技”,1989年到2006年平均年化利率也只有38.5%,就连股神巴菲特也难以望其项背。极端情况来看,即便按照“文艺复兴科技”的水平,30万全部投资,一年做到最优秀的情况,也就一年多赚10万,平均一个月才8000元,况且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中国的P2P(个人对个人信贷)行业和A股整体风险比较大,血本无归也是有可能的。对他来说,优选还是取出现金,作为跨界时切换城市和行业的早期投资,这个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跨界,从兴趣入手
在明确跨界的方向是互联网行业,并通过大城市实现的基础上,从兴趣入手是非常好的方式。一个北京朋友,从事传统媒体的工作,兴趣是书法艺术,而且书法是家传,积淀很深。他不仅非常喜欢传道授业的感觉,还认为自己有责任将书法继续传承下去。但要不要因此辞职开始跨界创业,他还有些犹豫。
他从兴趣入手的跨界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开办书法学校这个主意,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分析自己对做书法学校本身有没有兴趣,而不要去将传承书法作为创业的出发点,在这里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大过天的,一旦开始跨界,很可能是很长久的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随着自己创业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很多事情如果你自己本身没有兴趣的话,是绝对无法坚持做下去的,到时候事业就成了痛苦,这可能是最糟糕的情况。因此,排除责任感使命感的压力,认真思考自己喜不喜欢书法,才是选择是否跨界的大前提。
明确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加之他喜欢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开设一间书法学校是完全没问题的。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社群精准化,每一个爱好都会有它相应的人群。所以其实如果开一间书法学校,如果有1000个人很喜欢这个书法学校,能够追随你不断提升书法艺术造诣,那这次的跨界和创业就是非常成功的。
而且书法艺术非常适合互联网创业,已经有很多现成的例子作为参考,在“喜马拉雅”中,田艺苗女士就通过付费音频的方式教授古典音乐,而蒋勋先生则通过音频节目解读古典名著《红楼梦》。同为古典艺术的书法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焕发勃勃生机。至于节目的形态可以再加以深度考虑,可能利用视频方式会更好些,但只要有兴趣,通过互联网,个人势能和书法艺术都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跨界,在互联网中横向完成
不仅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可以实现跨界,在互联网行业中,也可以实现内部的横向跨界。曾有一个天猫超市工作人员,虽然已经进入互联网行业,但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她的梦想是做一个歌手,她除了需要购买很多课程之外,还要跟老师学习,但她资金不是很充裕,对于希望能在未来举办自己演唱会的她来说,有些不知所措。
我们要感谢生活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以前,一个人想出头是非常难的,因为如她一样的草根歌手,没有办法接触到绝大多数人,无法让大众看到自己的作品,而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非常多的网站、学习平台,能为草根歌手提供录制音乐的环境,甚至歌曲可以发行,歌手成为红人。现在有很多“网络歌手”已经发展得不错,很多人都是从这些音乐社区出来的,例如从“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
而这些平台又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在互联网上录制自己的专辑,去接触第一批喜爱他的用户,不需要很多成本,甚至可能零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她真的有天赋、有才华,就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粉丝,他们会资助她,帮她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加之如今版权意识不断提升,相应机制不断完善,未来5到10年,对于独立歌手和独立音乐人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
我坚信未来的5到10年,会有大量的独立音乐歌手,依靠着一个个独立音乐人的平台逐渐发展起来。她的音乐梦想,很有可能会实现。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力图奋进的人都希望自己进化,在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从人类进化成为外星人,通过“降维攻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迈出第一步,并不是因为这一步一定可以跨进美丽新世界,而是作为一名外星人,如果不来到地球,地球人并不知道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过。
我思故我在,迈出第一步,让自己和别人,都知道外星人的存在。
真正的快乐
不来自于周边人的认可,不来自于父母的认可
而来自于对自我人生的掌控,对自我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