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马云教给我的那些事(1 / 1)

马云在北大演讲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直把北大的学子当做我的偶像,我一直考北大考不进。但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到北大当老师。”刚好我是从北大毕业的,但与他的说法恰恰相反,马云是我的偶像,而且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偶像,就好像我在小学时有足球梦,把罗纳尔多的海报贴在墙上一样。

公司的环境是,除了我自己叫自己孙总,其他同事都叫我名字。我时常语重心长地问他们:“你们说,孙总什么时候才能成为马云呢?”同事也会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宇晨,我们觉得吧,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下个月就差不多了。”然后大家笑作一团。

我从没想过能与马云产生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因为我觉得不可能。

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初识湖畔大学

2014年年底,有人跟我说,马云要办一个商学院,叫湖畔大学,问我想不想去上。

我的第一反应,这肯定是骗人的。马云日理万机,怎么会有时间办个学校呢?

再说了,马云办商学院,也轮不到我能进去啊。

不久之后,偶然认识的一个湖畔大学的工作人员跟我确认了这个消息,然后就发来了湖畔大学的邀请函——一个非常普通的HTML5页面,一共4页。

我当时创业不久,在中国还没上过商学院,但看过许多其他商学院的招生简介。绝大多数都在讲述进入学校之后,学生会有多好的发展,校友网络如何巨大,会教多少干货……总而言之,看起来物美价廉,童叟无欺,绝对是划算买卖。

说实话,我原本想听听看,马云老师将如何打动我们。

结果是残酷的。

对于我们的问题,马云老师回复如下:

湖畔师资如何?

没想好。

湖畔学费多少?

没想好。

湖畔学员是谁?

没想好。

湖畔有多少干货?

没想好。

我震惊了。

那到底有啥想好的呢?

不过,我当时立即就申请了湖畔大学。简单的邀请函反而让我充满信心和期待,因为它传达出一种不一样的气质,或许是一些比现在商学院文化更多的东西,或许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组织。总而言之,我知道,马云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想做一个持续300年以上的事情。

简单、克制、友好的HTML5页面,要求我做到3件事:一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二是坚守底线;三是共同传承中国的新商业文明。没有任何商学院应该有的课时如何、老师是谁、师资及课程收费介绍。最特别的是湖畔大学不急着开课,而是要我们先把这代人需要承担的使命、责任、价值观想透,想深,想清楚。

这一看就知道是马云办的商学院,别人肯定不会这么干。这个世界上,只有马云创业最喜欢务虚,一开始就谈使命谈愿景谈价值观。怎么赚钱,不知道;怎么活命,不知道;怎么务实,不知道。只有先谈谈怎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在美国,也曾加入过这么一家奇葩的公司——Ripple,在北京,也曾读过这么一所奇葩的大学——北大。他们与湖畔大学的共同点是,他们往往喜欢在别人务实的时候,务虚;在别人谈实力的时候,谈梦想;在别人谈吃饱饭的时候,聊聊改变世界。

恬不知耻地说,我也是这样的人啊。

在这个人人不敢谈梦想,谈梦想就是炒作的年代,为了梦想顽固地创业,奋斗。

在这个想改变世界会被耻笑的年代,固执地坚持自我,就为了改变那一点点自己的世界。

在这个务虚成了大傻子的时代,在车库里、地铁里、咖啡馆里,成为那个一遍遍谈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人。

准备报名材料的过程很复杂,需要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缴纳3年的企业纳税证明、没有违法违规记录……那一年的招收学员大多都以邀请形式。那时的湖畔大学并不出名,在我们这些学员不断共建、宣传之后,才渐渐为人所知。

第一次见马云没怎么说上话

2015年1月26日,我去湖畔大学参加单独面试。在四季湖畔的四季酒店。

那时候见校长吓得要死,生怕被校长问什么,答不出,搞砸了面试。

结果不幸的是,我还是在走廊被校长抓到了。

校长见了我,打了招呼,我赶紧做了个自我介绍。

校长问:“创业几年啦?”

我答:“已经3年多啦。”

校长说:“才3年呀,多大年纪呀?”

我答:"90年的,今年24岁。”

校长说:“才24呀。面试在哪个组?”

我答:“冯仑老师那个组,陈龙教授面试的。”

校长说:“好好面试。”

我如释重负,赶紧溜号。

正准备走,校长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又吓了我一跳):“真年轻!”

我惊魂未定地回到面试间,面试我的老师是万通的董事长冯仑和蚂蚁金服的首席战略官陈龙。

冯仑的问题是:当你和你的企业在中国足够成功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

我一听这个问题,马上就有了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我一股脑地把自己苦大仇深的奋斗经历讲了一遍。从2012年创业到现在,我就是为了实现一些比赚钱更重要的事。

我怀着“虽然只有两颗鸡蛋但是却有一颗开养鸡场的心”,把我对未来中国商业文明的理解,如何为商业文明添砖加瓦的想法完整地阐述了一遍。

我的面试很快结束了,我依然忐忑不安。因为我就是那个从来没怎么打过仗的新兵蛋子啊。属于我的未来,在何处呢?

2015年,因为《鲁豫有约》的缘故,我才知道当时冯仑对我的评价。冯仑说,当时一听我的答案,就知道我是北大毕业的,因为那一股想多干点比赚钱多的事情的劲头,是掩盖不住的。

我想,这也就是母校给我身上留下的最大的痕迹吧。无论是好,是坏。

面试结束后,马云带着所有校董做了一场简单的演讲。

他身着一贯的黄色毛衣,给我们讲了他创办湖畔大学的初衷与想法。他说:“第一期被录取的人,将是湖畔一期,就如同黄埔一期一样,会成为湖畔大学最早的共建者。这里,会成为中国商业文明的黄埔军校。”

演讲结束后,许多面试者都去找马云合影,马云也很友好地接受了。我站在原地,犹豫再三,终究没有鼓足勇气去与他合影。因为马云是我的偶像,见到偶像,人总是容易胆怯,羞涩,患得患失。还有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所处的阶段,还没有重要到需要与他交流的地步。

我在一旁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2月6日,我收到了湖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尊敬的孙宇晨同学:

经过“我选我的同学”和湖畔校董最终评定,我们非常荣幸邀请您正式成为湖畔大学第一届学生,与校董共建这所属于创业者的学校。

这份选择来自于第一届同学和校董们对您的一致认可,因为相信,所以相聚。

湖畔大学第一届的学生将会是这所学校的共建者。

我们坚信企业家精神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岁月的洗礼。入学只是开始,第一届学生在湖畔和创业历程中必将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令人尊敬的新一代创业者!

2015.2.6

我深深知道,这是我就读的第一所商学院,必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塑造我的整个商业生涯。

不仅仅是我的老师

马云和湖畔大学真正关心的,是一个企业家如果把企业做得比较成功了,之后希望做些什么。从原点上,湖畔大学愿景就很高,因为它不在乎你的存量。其实,在中国成功并不难,真正重要的是成功以后要做什么。

成为马云校长的徒弟转眼已经两年了,自然见面的次数多了很多。

开学典礼,他教我们学习失败,给我们讲了使命、愿景、价值观。

开学第一个模块,他连讲了四五个小时的公司战略,手把手教每个人“活下去”(build to last).

在股灾过后哀鸿遍野的时候,他开了一次大会给我们树立信心。

他带着我们吃着火锅,坐着车到青岛见张瑞敏,到传统企业逛了一圈。

他时不时地不打招呼就出现在教室的后方,让我们毛骨悚然。

在此期间,我也发挥新兵蛋子的特长,给校长捣了两次“乱”。

第一次是校长讲使命、愿景、价值观时,到了提问环节,我站起来提了一个我想了半天觉得最刁钻的问题,“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您也在多个场合讲过阿里巴巴不做游戏,但是为什么这几年阿里巴巴也在游戏领域开始布局,成立了‘阿里游戏’呢?”

当时我提完问题,整个台下都安静了,大家都在想这个“花样作死小王子”肯定是读腻了想被开除。

校长沉吟了一下,答道:“我对游戏的判断是有变化的。我以前认为游戏对于人的伤害很大,但是史玉柱改变了我的看法。游戏公司也有很多伟大的公司,我们最近去芬兰看的Supercell就是一家很好的公司。玩游戏也是一个人的重要娱乐项目。不过我仍然坚持青少年应该少打游戏的看法,阿里旗下的游戏现在也是有严格的年龄限制的。”

这时候,史玉柱也站起来,帮校长说,“游戏公司是我带他去看的,他现在挺喜欢游戏的。他原来不相信有特别喜欢打游戏的人,后来见到了我,他就相信了。”

这让我感到,即便是伟大的企业家,看问题也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企业家最终核心竞争力是对问题的看法不断更新的能力。

马云不是一个教主,他不需要去捍卫一个一成不变的观点或理论。让他变得伟大的恰恰是他的与时俱进、向他人学习的能力。马云很快就发现游戏与电商一样,都是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业,这样的行业必然会诞生伟大的企业,于是阿里巴巴就迅速进入了游戏行业。

这就是一个伟大企业家的成长历程,他懂得学习,懂得应变,懂得迅速了解市场、适应市场、赢得市场。

第二次“捣乱”是在2016年7月,马云带湖畔大学两期学员一起参访海尔。那一次学习,张瑞敏给我讲了两三个小时的“创新社会化开放创业平台”。

说实话,我不看好,因为这几乎将国外的“众创空间模式”完全照搬到海尔,这是房地产的玩法,也可能是投资的玩法,但绝对不是白色家电传统企业——海尔能够做好的。

我将我的质疑很坦诚地向张瑞敏提了出来,张首席进行了回应,但让我印象更深的是马云校长的回应:“总有一天你的企业会大,总有一天你的企业会复杂,总有一天你的企业会有很多包袱,总有一天你的很多东西要改变和转型。今天在中国企业界里面,经历过这个考验并有勇气去改变,却还有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海尔32年的风风雨雨,有很多的积累,其实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每次跟张首席的交流,读他的思想,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这一次让我更深地了解到,海尔变革的背后可能不仅仅是对社会化创新平台的一种理解,更大程度上,是一个长达32年的企业不断自驱前进的自我鞭策。

某种程度上,在这个问题上,张首席是没有对手的,因为全中国类似于像海尔这样历史悠久的民营企业总共就没有几家。

32年,本身就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张首席孤独地探索,对我们每一个创业者都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这让我想到,总有一天我们会面对这个问题,面对这些考验,我们会做什么?我们会如何面对?我们如何真正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也十分感恩湖畔大学能在我这个创业者创业年龄满5岁的时候就让我去思索:企业32岁的时候,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也许这就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

校长曾经说过,希望学校10周年校庆的时候,央视年度十大经济人物,湖畔校友能占3席;20周年时,能占8席;30周年的时候,要全部包揽,最多丢掉一个席位。

我想说的是,我们这批湖畔大学的成员将会在此后的每一天为每一个周年庆准备着。

是的,时刻准备着。

马云老师说:“短暂的**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才是赚钱的。”而他早已经在思考赚钱之后的事情,这想必是永恒的**。我正在追随偶像的脚步,朝着永恒迈进。就像一个虔诚的布道者,不会被眼前的雪山吓倒,不会因身上的单衣而退缩。即便瑟瑟发抖,依然单纯地相信着。

我已经开始攀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