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伪君子最善于移花接木(1 / 1)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对小人要谨慎处之,对伪君子更要小心对待,他们的暗箭最难防啊!

如果不想被伪君子利用来当枪使就一定要有防备意识。但是李白的性格决定了他必定会被伪君子恶意利用。

杨贵妃是风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肝宝贝。杨贵妃有闭月羞花之貌,深得皇帝的宠爱。一个女人,特别是帝王宠爱的女人,总希望别人能赞美她,杨玉环也不例外。加之李隆基又是位风流天子,雅擅音乐,宫廷中有第一流的乐队,也有许多词臣不断地为他撰写歌词。在众多的词臣中,翰林学士李白是最为杰出的一位。在一次宫廷酒宴中,李白曾于酒酣耳热之际,作《清平调》三首,歌颂杨玉环的美貌。据说他在作这三首诗时醉态可掬,要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太监的地位是卑贱的,但得宠的太监就不同了。李白要高力士当众为他脱靴,高力士自然深以为耻,从此便埋下了怨恨李白的种子。

李白作了三首《清平调》,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一枝红梅露凝霜,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在诗中把杨玉环写得玉容花貌,像仙女一样。杨玉环十分得意,常常独自吟诵这首清词丽句。但是,李白在诗中提到了赵飞燕。李白绝不存在丝毫讽刺的意思,他只是就赵飞燕的美丽与得宠同杨玉环相比较。然而比喻之物与被比喻之物往往只有某些特征上的相似,而不可能是全部特征的吻合。这使怀恨在心的高力士看到了报复的契机。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高力士又听到杨玉环在吟诵这首《清平调》,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我本来以为,您为这首诗会把李白恨入骨髓,没想到您竟喜欢到如此地步。”杨贵妃听后吃了一惊,不解地问道:“难道李翰林侮辱了我吗?我为什么会恨他呢?”于是,高力士施展了移花接木的手段:“难道您没注意?他把您比作赵飞燕。赵飞燕是什么样的女人,怎么能同娘娘您相提并论?他岂不是把贵妃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贱吗?”

再聪明的女人在听到别人的反感和不利的言论时,也会变得很冲动,杨玉环果然立即上钩。当时,杨玉环已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哥哥、姐妹也都位居显要、声势显赫。她唯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地位是否稳固。她绝不希望被人看做像赵飞燕那样**贱,更害怕也落到她那样的下场。机警的高力士摸透了杨玉环的心思,因此也就在她的最软弱处下了刀子。他费尽心机地把李白的诗同赵飞燕的下场嫁接起来,一下子使赞美的诗篇成了讥嘲的证据,激起了杨玉环的反感与憎恨之情。后来,唐玄宗曾三次想提拔李白,但都被杨玉环从中作梗阻止了。高力士靠此手段,达到了报复脱靴之辱的目的。一次暗地里的阴谋,葬送了被称作“谪仙人”的诗人的前程。

可以说,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过于清高的办事方法使他最终未能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在他看来,像高力士这样的小人根本不配与自己为伍,正邪势不两立,正人君子自然嫉恶如仇。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李白巧借醉酒之机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了高力士,没给他留丝毫的面子,这样做虽可泄一时之愤,但他却没想到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得罪了一个“伪君子”而断送了自己的一世前程。好好地衡量一下,这样做值得吗?虽然政坛上的失意掩盖不了李白做为诗人的伟大光芒,但对于现实中的你我来说,还是要吸取李白的教训的。

所以,作为现代的智者,最好的保身之策是不能忘记这些“伪君子”,而在这些“伪君子”中,特别注意的还是当权者或实力人物的亲随,这类人并不那么好接近,而且如果对他们奉承得不到位,他们还会生气。但要想在这一组织中生存下去,就应当同他们维持正常关系,决不能因为讨厌这些人,就避开他们或反对他们。因为这类人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在当权者那里放冷风打黑枪,你的所有勤奋就得白搭。因而,人们常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阎王小鬼都不欺,心存戒备,圆融处之,说话处事做得恰到好处。